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为中国建言是一种幸福——外国专家座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侧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2-12 07:56
    寒风凛冽隆冬时,真情话语暖人心。

  12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与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亲切座谈,在阐述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同时,听取了外国专家对中国建设发展的真知灼见。12月10日,来自9个国家的15位外国专家代表齐聚北京外国专家大厦,共同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并结合自己在华工作生活的经历,谈感受、提建议、话未来。

  与会专家有着共同的感受:“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这是我人生阅历的宝贵财富”;“听取十八大报告,为中国建设发展建言献策,是我来华工作的骄傲”;“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座谈,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是我平凡生活中的激动时刻”……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领导的中国将呈现怎样的新气象,这是在华工作生活的外国专家们最关心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坐在我们中间,听取我们的建议,让我特别感觉到有一种希望。”作为参加5日座谈会的专家代表,来自坦桑尼亚的哈米斯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帮助非洲发展的成就足以说明,中国一直在践行推动世界发展的承诺。中国把发展带到了非洲,不仅投资帮我们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也敞开大门欢迎我们来中国做生意。”哈米斯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的4年让她真切感受到中非人民间的深情厚谊。她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中国坚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我想起在非洲的中国专家毫无保留地向当地人传授各种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友人为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赏,一席讲话如涓涓暖流温暖着日本专家德地立人的心。“我父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作为专家来华工作,我也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几十年,所以我对十八大报告特别关注,它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智慧。为实现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中国愿意为创建全球和平稳定的环境作出更多努力。”德地立人坦言,习近平总书记和外国专家零距离交流,展现出自信、积极、负责的大国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外国专家普遍感到,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是在广纳贤言、谦虚好学的过程中飞速发展的。他们为自己能有机会就中国的建设发展提供想法建议,为中国成就尽一份绵薄之力,由衷感到满足和幸福。

  现供职于中科院动物所的瑞典专家皮尔·约翰·阿尔斯特罗姆对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印象深刻。“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切必需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人类有重要意义。而现在工业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环境恶化让我们面临很大的生态挑战。”他高兴地看到中国政府对环保的重视和投入,希望从决策层到研究机构“对生态系统的学习、了解和保护不断予以关注和投入”。

  重视基础研究对中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非常重要,这是与会专家的共识。“基础研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会在朝夕之间就能看到,也许是几十年或上百年之后我们才能从中受益。”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日本教授谷畑勇夫是世界核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建议“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同样来自核物理研究领域的法国专家法比奥·埃尔南德斯也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加强基础科研的重要时期,是处于开放学习的重要时期,中国需要招贤纳才,同时将成果与其他国家分享。“中国的大国形象建立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国际化视野有助中国长远战略的实现”。

  澳大利亚国家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瓦西里奥斯对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事业也有独到之见。他赞叹习近平总书记同外国专家座谈之举“展示了中国政府开放、透明、信任的态度以及宽广的胸怀”。他说,创新是一种复杂的过程,是合作而不是单干。“现在有很多中国学生在海外深造,我也希望中国学校将门敞得更大,欢迎更多外国学生来华学习、参与项目。这种人才、技术的合作必然是双赢的事业”。

  文化传播、新闻报道、师资培养、科技成果产业化、社会老龄化、中美农业技术合作……两个小时的座谈不知不觉延长了一个半小时,专家们畅所欲言,感觉“自己像中国人民的一分子,心怀激动、身担责任”。(人民日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