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压力缓解给降息提供空间
今年以来,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2011年困扰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压力在2012年普遍缓解。菲律宾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按年升幅放缓至2.8%,创8个月新低。11月泰国通货膨胀也降至3个月来的最低水平,仅为2.74%。这为亚洲各国央行维持较低利率,推动经济增长创造了空间。
越南央行20日将再融资利率从10%降至9%,再贴现率由8%下降到7%。这是越南今年第六次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印尼央行11日将政策利率维持在5.75%不变,以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印尼央行表示,目前的利率水平符合2013和2014年3.5%—5.5%的通胀目标水平。印度央行18日也表示,维持8.0%的基准利率不变,同时还称,如果通货膨胀继续放缓,可能会在明年年初降息。
外需疲软可能成为转型机遇
美国经济分析与咨询机构“环球透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拉吉夫·比斯瓦斯对本报记者表示,一方面,2013年全球经济前景仍然脆弱,预计欧盟和日本经济将继续温和衰退,美国经济复苏面临“财政悬崖”的风险。由于主要发达国家出口市场仍将疲软,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明年的经济增长面临艰难前景。另一方面,预计明年多数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压力继续得到遏制。因此,外部需求疲软将成为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主要考量,这些央行将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分析认为,外需疲软可能是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转型的机遇。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消费和投资信贷规模,有助于拉动国内消费、投资以及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减少对外需的依赖,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会逐步转向更加注重内需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转型,这对亚洲国家的经济平衡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拉吉夫·比斯瓦斯认为,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央行2012年已经实行货币宽松政策,2013年可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这将支持明年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但他同时警告称,这对于欧盟和日本经济衰退导致亚洲国家外需疲软只能起到缓解作用。
热钱再次回流带来潜在风险
有分析人士认为,亚洲相对繁荣可能会再次吸引大量热钱。目前亚洲许多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已经上涨。外汇市场方面,自今年8月,韩元兑美元价格已攀升超过5%,菲律宾比索兑美元价格上涨大约4%,泰铢和马来西亚林吉特的走势也已变强。
股票市场同样如此,过去1周,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亚洲指数触及16个月高点,今年累计涨幅达17.56%,击败摩根士丹利全球新兴市场指数14.87%的升幅。有分析认为,鉴于2013年货币供应量很可能继续大幅增长,亚洲股市将受到投资者追捧。在债券市场,亚洲开发银行近期一份报告警告称,“不稳定资金流入的激增”对该地区的债券市场构成了潜在威胁。
《纽约时报》18日的报道援引香港汇丰银行区域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诺伊曼的话说,“我们可能正在回到2010年的局面。资金正在大量涌回新兴的亚洲”。野村证券经济学家苏博文说,野村证券编制的一个资金流入压力衡量指标最近几个月已经出现上升,虽然比2010年的高峰时期要低,但却达到了2011年5月之后的最高位。
实际上,促使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另一个原因是,美欧日采取了类似量化宽松的政策,启动或变相启动了印钞机,这迫使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不得不采取宽松政策从而避免货币升值的压力。
分析认为,货币宽松本身并不是问题,但如果与货币贬值相联系,就会导致“以邻为壑”,可能引发相互轮番贬值。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应对此有所防备。明年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是,如何使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转型方面产生更大效果,而不使之成为又一轮贬值风潮的“牺牲品”。(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