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风习习,芳草萋萋。
在檀香山的灿烂阳光下,走进满目苍翠、花香四溢的普纳荷学校,门楣上醒目地雕刻着“1852”这个年份,意在提醒人们,这座二层尖顶的教学楼已经历了160年的沧桑。不远处,比教学楼还年长10岁的大酸子树,依然枝干挺拔、青叶繁茂,似乎找不到岁月留下的痕迹。
时光倒流到1883年春天,也是这样明净的阳光,也是这座静谧的教学楼,也是这棵挂满果实的酸子树,曾经体味一位17岁中国青年的心路历程。虽然只有7个多月,但这位青年永远忘不了教学楼里的朗朗书声,忘不了酸子树下的金色黄昏,更忘不了在这里发轫、并引领他一生的梦想——复兴中华!
当年,同学们叫他“孙帝象”,后来中国人称他“孙中山”。
有慕西学
寻道中华复兴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按照中山先生生前所立遗嘱,他把1885年,也就是19岁前后作为自己革命的起点。照此推论,此前数年应是他“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理想奠基的重要时期,而那几年,孙中山恰好身在太平洋中心的美丽花园——夏威夷。
1879年,13岁的孙中山在兄长孙眉的安排下来到夏威夷,不久进入檀香山伊奥拉尼学校。当时的夏威夷还是一个独立王国,但已受欧、美近代民主思想的熏陶,从王室到社会弥漫着一股西化之风。
甫抵夏威夷,孙中山一句英语也不会讲。而3年后毕业时,英语说得已十分流利,还获得了伊奥拉尼学校文法比赛第二名,当时的国王卡拉卡瓦在王宫前举行仪式,亲手向他赠书以为纪念。从那以后,孙中山的视野更加开阔了。
普纳荷学校是孙中山为攻读大学预科选择的学校。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从各种书籍中汲取西方近代文明的养分。“他震撼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亚伯拉罕·林肯和亨利·乔治等人关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见解……”历史学家卡斯尔在《火奴鲁鲁广告商报》中的一段话,真实记录了孙中山当时得到的思想启蒙,而孙中山自己的体会更加豪气干云——“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这句自述,如今已镌刻在普纳荷学校老教学楼外墙的铜牌上。
志窥远大
勇踏革命之路
迎着夏威夷的椰风海韵,一个中国年轻人的强国梦,在普纳荷的酸子树下渐成雏形。
不过,让兄长孙眉始料未及的是,孙中山的“慕西学之心”竟然还包括了亲近基督教思想,而且还准备入会受洗,传统思想浓厚的孙眉决定将孙中山送回祖国。
孙中山登上了回国的轮船,也悄悄带回了普纳荷学校里的酸子树种。回到阔别4年多的广东翠亨村老家,18岁的孙中山把精心呵护了一路的种子轻轻撒在祖屋前院的南侧。经过100多年的风风雨雨,来自太平洋中心的酸子树种,已冠盖亭亭,秀木葱葱。
据时人追忆,孙中山当年常常坐在校园里的酸子树下捡拾掉落的酸果,当作零食享用。当年的孙中山,用自己的话来讲,可谓“志窥远大、性慕新奇”,尽管心中种下了改良中国的种子,目光渐渐超越普通的中国人,但对前路的艰辛曲折恐怕并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
中法战争的失败,大清吏治的腐败,刀刀刺伤着孙中山的美好梦想。他起初并未放弃通过改良途径“医国”的愿望,但是当上书李鸿章铩羽而归,而甲午战争又将清王朝这艘破船推向濒临沉没的深渊时,孙中山才毅然走上革命之路。
1894年10月,立志推翻清廷、挽救国家的孙中山从上海出发,经日本回到阔别多年的檀香山。11月24日,在当地华侨何宽的家里创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功勋卓著
备受后人敬仰
孙中山传播革命思想之初,并不为人所理解,许多华人把他当成疯子和叛逆。据夏威夷华人介绍,孙眉在夏威夷的茂宜岛经营农场,家道厚实,而最初来到夏威夷的华人主要依靠往中国输送檀香木为生,大多生意不错。因此,无论是孙中山的家人,还是当地的华人,想造反者寥寥无几。
漫步檀香山的唐人街,街道两边屋顶上标注的建筑年代居然没有1901年以前的。在夏威夷华人博物馆,85岁高龄的林汉光老先生特意领我看了几幅照片,答案就在这些珍贵的影像中——1899年至1900年,檀香山的华人社区爆发鼠疫,地方当局不分青红皂白下令焚烧华人房屋,整座唐人街只剩下一座教堂。
惨痛的现实彻底击碎了许多华侨华人美好的梦想,越来越多的侨胞自此同情革命,心向革命。1903年12月13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同乐戏院发表革命演讲,可以容纳几百人的戏院前所未有地爆满。
“中山先生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就是因为看到国家衰败、任人宰割的现实,自己振兴中华、复兴民族的梦想得以深化。上世纪初,很多夏威夷的中国商人也追随他的脚步,为革命捐钱捐物,乃至变卖家产,还有一些人毅然回到祖国、投身革命、不惮前驱,就因为看到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历史宿命。”夏威夷华人联合总会会长李子健感慨地说。
百年天地转,地覆天翻慨而慷。伴随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外华侨华人有了坚强的后盾。夏威夷明伦中文学校校长黄卓游说,20多年前,在檀香山的公共场所鲜见汉字,如今连许多街道都有了中文标牌,主动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与美国朋友聊天,他们总会谈到中国的发展和强大,让我们这些身在海外的华夏子孙备感自豪,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夙愿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
上世纪30年代,一场强台风曾把孙中山故居里的酸子树吹倒,但这株见证历史的老树仍然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并躲过各种自然灾害和病虫侵害,焕发着旺盛的生机。
现在,孙中山的母校普纳荷已成为全美最大的私立学校,奥巴马总统1979年便从这里毕业。据该校外联处主任卡琳·塔尼女士介绍,普纳荷已经与北京汇文中学、人大附中、上海女子第三中学等多所中国学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还开设了中文课,目前共有500多名学生选修中文。她说:“普纳荷学校的师生们都以自己是孙逸仙博士的校友为荣,学校始终教导学生不应只着眼于个人的奋斗和成功,而要把目光放大到增进社会福祉上。在这方面,孙逸仙博士就是他们的杰出榜样!”
真诚的话语,流露出对一代伟人的无限敬仰。(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