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古槐下的抉择 初心历久弥新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8-01 15:22

  初心是理想和信念,初心是定盘星和宣言书,初心更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只有不忘出发时的初心,才能形成实现初心的意志。只有不忘出发时的初心,才能以不变的初心应万变的世情、国情和党情。

  在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大院的山门西南角,伫立着一株斜立而又躯干中空的高大古槐,据说树龄也有两百年以上了,中间也完全空洞,可容纳一个成年人身藏其中。大槐树仅靠环绕空洞周边的约有一拃厚的树皮吸收输送养分,树顶倒也枝繁叶茂,相当奇特。

  这棵古槐很不平凡,因为它默默地见证了1928年的渭华起义——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在北方领导的规模最大的武装起义,是西北地区首次军民相结合的武装起义,为陕甘革命根据地成功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不朽丰碑。

  1928年6月中旬的一天,国民党反动当局由宋哲元亲自出马,集结了三个师,还调集了渭华地区一带的反动警察和民团,对高塘、崇凝为中心的起义区域实行军事“围剿”。在起义军民的浴血奋战下,两次围剿被英勇击退。此时,刘志丹、唐澍等起义领导者并没有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而是冷静客观地分析了当时的敌我态势和周边环境,清醒地认识到敌众我寡、力量过于悬殊,加之距渭南、西安较近,渭华区域南北狭窄,没有迂回和开展游击斗争的战略纵深,从而谋划实施战略撤退。于是,研究如何战略撤退迫在眉睫。

  这天午后,敌人的第二次围剿刚刚被粉碎,军委在工农革命军短暂的休息备战之时,立即召开扩大会。大家在古槐树下席地而坐,谈想法和建议,听取工农革命军几名领导人的分析和谋划,分析当时敌我力量,讨论了工农革命军向何处发展的战略问题后,经过再三斟酌,工农革命军军委果断决定,不再与敌死拼硬打,暂时撤往秦岭山区,以保存革命力量,随后还要将部队撤往陕北,在那里建立革命根据地。至此,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开辟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想法得以产生和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渭华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后来创建陕甘边根据地和西北革命根据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如今,这棵经历了数个朝代的古槐,依然静静地伫立在这里。大槐树,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无声地告诉后人:任何时候都要珍惜当下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每个共产党员更要在关键时候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坚决地、无条件地执行组织决定,做一名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自觉遵守党章、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的合格党员,始终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

  “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才能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弘扬渭华起义革命精神,就是要坚持正确方向不动摇,始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坚持崇高理想不动摇,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不动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告慰革命先烈。(渭南日报 高娟)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