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建设绿色新渭南 扮靓陕西东大门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8-09 06:58

    昨日,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林业局总工程师卢益民就我市开展造林植绿,加快建设绿色渭南工作举行新闻发布。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绿色文明新市的战略目标,将其作为促进经济绿色增长的一项重要工作,着力在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不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稳妥开展集体林权改革等方面下工夫,全市生态文明建设速度和质量明显提升,绿色渭南建设步入快车道。
    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绿色东大门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战略目标提出后,各级各部门提早安排部署,广泛宣传动员,认真组织实施,按照城乡全绿化、城市森林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大栽杨柳槐,广种经济林,重点抓好环城生态防护林,西潼、西禹高速公路,陇海铁路沿线和黄渭洛滩涂绿化工程,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营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景观。2011年我市造林绿化重点推进千里绿色长廊和干杂果经济林建设,完成造林40.0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8.09万亩,封山育林22万亩。营造干杂果经济林17万亩。建设绿色长廊455.5公里。围绕秦东大地园林化“3511”工程,即建设北部山区水土保持林、中部原区田园景观经济林、南部山地水源涵养林“三带”工程,千里绿色长廊建设,黄、渭、洛三河沿岸景观防护林带建设、景区出入境口美化,湿地滩涂恢复与保护,苗木花卉繁育“五大重点工程”,以及100个园林化示范城镇、1000个绿色家园示范村。全市上半年完成人工造林25.58万亩(不含果树),义务植树1207万株。其中:北部山区水土保持林带、中部原区田园景观经济林带及南部山地水源涵养林带完成造林14.52万亩;千里绿色长廊建设、黄渭洛河防护景观林带建设、主要景区和出入境口绿化工程完成造林7.39万亩、湿地滩涂恢复植被面积0.26万亩;建设园林化示范城镇31个、绿色家园示范村159个,新增绿化面积3.31万亩,我市生态环境和对外形象得到显著改善。各地坚持“秦东增绿、农民增收”原则,强化服务意识,加大技术培训推广力度,组织开展经济林嫁接生产,实施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全市新建核桃等经济林基地13.24万亩,新建杨树、泡桐速生用材林基地4万亩。目前,我市临渭区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韩城市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林业生物产业基地,花椒、柿子、红枣、核桃均有被国家林业局或经济林协会命名的“中国经济林之乡”,渭南经济林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同时,坚持市场调节,政府引导,推行合同、委托育苗,完成育苗2.88万亩,繁育各类苗木1.4亿株。全市造林绿化进度之快、规模之大、标准之高、参与之广、效果之好为历年之最。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坚持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并重,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并重,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型可持续林业发展道路。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努力使全市新增绿地面积达28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3%;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使全市森林火情检测覆盖率达90%以上,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2%。以内;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在主要森林病虫害多发林区设立预防预报点,建立健全森林动植物保护队伍,确保全市森林资源安全;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落实公共财政对林业发展的支持、补贴、补助政策,扶持涉林企业和林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交易平台,加快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设,促进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规范流转,协调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新闻链接:我市林业用地555万亩,其中有林地371.8万亩,疏林地33.15万亩,灌木林地58.81万亩。已退耕还林的坡地97.22万亩。活立木蓄积867.1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9%。全市共有国有林场15个,国有苗圃18个;市域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水生动物有6目10科76种,陆生动物中鸟类155种,兽类37种。野生植物有149科150属350种。全市现有黄河湿地和韩城褐马鸡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华县少华山1个国家级和临渭区石鼓山、富平金粟山、华阴华山仙峪、白水方山4个省级森林公园。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