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开局之年写精彩:渭南建设陕西东大门成效初显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05 08:03

    2012年是我省建设陕西东大门的“元年”。
    从2月份《渭南市建设陕西东大门规划》出台,一年来,砥砺前行,经历了坚持统筹融合、绿色生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发展的“洗礼”,成就斐然。
    站在新的起点上,看未来,更需戮力,前景可期。

    大项目大投资,催动经济活力

    尽管全年的数据尚未出炉,渭南前三季度的经济发展数据已然勾勒出其全年经济向上走的喜人态势。
    来自渭南市统计局的统计数字,前三季度,渭南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3%。初步预计全年增长14.5%左右。
    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成为其经济稳进的支撑。
    去年1-11月,渭南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5.72亿元,同比增长32.3%,已连续10个月排全省第一位。其中重点项目建设成为“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去年该市确定的23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年计划投资850亿元,是近年来重点项目个数最多、投资规模最大、增长幅度较大的一年。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截至11月底,230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855.9亿元,占年计划的100.7%,预计全年可完成投资900亿元以上。
    东大门的建设亦在赶超前行,打造最初的最坚实的基础。建设规划的656个项目,已开工在建400个,完成投资900余亿元。农村公路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国道108、省道106拓宽改造全面动工。韦庄至罗敷高速完成投资2.5亿元。渭南-玉山、蒲城-白水高速及渭南-潼关快速干道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总投资69.97亿元的富平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气化渭南”工程长输管道基本完工,韩城气源钻井600多口……
    经济发展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项目、投资的“大跃进”,催动了东大门的全面发展。渭南第三产业同比增长66%。民间投资益发活跃,至11月底,全市民间投资占投资总量的44.2%。采取了十条措施,确保工业快速回升,全年有望继续保持21%增长水平,工业保增长的目标可以实现。大唐集团等15家央企、三一重工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落户渭南,以国家高新区和经开区、卤阳湖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为龙头的13个特色工业园区聚集效应快速显现。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有色冶金、食品加工等八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更重要的,是民众的利益,这一年,政府在民生的投资达到120亿元,居民的收入在不断提升,预计今年渭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8%和15%左右。

    新功能新定位,实现和谐人居

    人是城市的人文基础,城市必须为人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两者需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才能和谐共生。
    在渭南,抬头有树,低头有草,休闲有公园,骑行有绿道,正在着力开展的中心城市建设,其最终目的正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
    以打造关中最适宜人居绿色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渭南城市建设服务城市运行:人均公共绿地由5.8平方米增加到12.13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从93%增加到98%,路灯从12000余盏增加到19628盏,供水管道长度已达192.38公里,管网覆盖率约90%,改造及新增城市排水管网80余公里,天然气利用工程年供气能力可达到5123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从67.87%提高到80.5%,垃圾处理率由75.5%提高到85.5%。
    愈加完善的城市功能,让城中居民愈发感受到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投资5亿元的中心医院、投资3亿元的湭河综合治理项目等建成投用。投资7亿元的奥体中心、投资5亿元的市民综合服务中心、投资3.2亿元的文化艺术中心、投资3亿元的博物馆等正在建设。在经过改造后的渭南尤河公园,每天早上,都有市民在这里组团唱歌、跳舞、健身……60岁的刘安良每天在送孙子上学后就来到公园,和大家一起练习唱歌:“现在日子好了,业余时间就讲究个文化生活,现在有个这么漂亮的公园能让咱活动,多好。”
    城市建设好了,生活也就更舒心了,越来越多的小区也建起来了。市区共建成310多个居住小区,住宅面积从过去的686万平方米增长到现在的1275万平方米。还有3.9万户的13万受保障人群可以安心开心地住上新房。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以建设资金投入年均30%以上的速度,渭南实施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余个,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0.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0.5万人,目前,“一河两岸、四大组团”空间格局已初步形成。

    重保护广建设  共享生态之美

    生态问题关乎人民的最终福祉。
    早在规划之初,生态建设就已经作为建设陕西东大门的重要章节,予以浓墨重彩。《渭南市建设陕西东大门规划》中提到,生态环境要呈现新景象,建成黄、渭、洛河和秦岭北麓、渭北沟壑生态景观,森林覆盖率达到24%以上,城市人均绿地达到15平方米以上。渭、洛河入黄水质达到四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效控制,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污水处理率达到80%,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7%以上。
    一年来,渭南生态建设的步伐紧密有序,努力让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丽,力图让生态的版图越来越大。
    “大栽杨柳槐、广种经济林”让更多山地、荒土坡披上绿装,展现出原本属于它们自己的绿色风采;秦东大地园林化工程,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城在林丛中、城中绿水绕、鸟语花更香的美好景象;关中水乡,更是赋予了大家一个人水和谐、经济生态两相宜的美好未来路!
    在陕西的母亲河——渭河的治理上,因河而生、因河而兴,但又为河所困、为河所害的渭南,选择了将困苦之局视作一个发展机遇,把治理水害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统筹思考。在现实中,也是这样实施的。
    年初印发《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计划三年时间,投入24亿元完成七大类143个项目;
    关闭4家企业,完成37家企业废水深度处理设施项目,深化工业企业污染防治;
    新建扩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34个,开工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提标改造工程,完善污泥处置设施,提高污水归集率和处理率;
    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38个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着力解决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全面推广“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解决农村垃圾污染;
    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加快推进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在渭河沿岸建设防护林带6744亩,在渭河干流和主要支流入渭口采用人工、自然相结合的办法,完成尤河入渭湿地等6个湿地建设项目。
    目前,渭河综合整治工程进展良好,北大堤主体工程全部竣工,南大堤主体工程完成70%,堤防城区段防洪标准由三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经济发展实现繁荣富裕,城市发展带动文明和谐,生态建设创造兴盛活力。作为陕西东大门建设的发展词,这些词语将贯穿渭南发展的全线。在发展初年,我们已能从工地上的机器喧嚣、道路上的车水马龙、公园里的起舞人群、河道里的潺潺流水……看到其印迹,顺其发展,一个繁荣兴盛、人文绿色、幸福安全、创新开放的陕西东大门必将呈现。(陕西日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