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教科书”的廉政教科书:思想性和可读性融合
——评《中华廉政文化简明读本》丛书
近年来,反腐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在说反腐,“反腐”便成为2014十大流行语之一。由于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反腐问题上雷厉风行,一些大老虎、小老虎相继落马,人们还把2014年称为“反腐元年”。随着一些官员身上的腐败问题被披露,人们在痛恨这些腐败现象的同时,也不禁要问:腐败现象为什么在当今易发高发?
有道是,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由于一些党员干部缺少理论学习,放松自我修养,导致思想松懈、党性减弱,在金钱和美色面前经受不住诱惑,成为“糖衣炮弹”的俘虏。那些落马的党员干部,回想自己堕落的原因,也无不痛哭流涕,责怪自己平时放松了学习,没有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从而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说到学习,党员干部的学习材料不可谓汗牛充栋。但真正能静下心来认真读一读党政书籍的人,并不是很多。工作忙碌自然是其中一个原因,但重要的原因,是党员干部手头上的学习资料,大都理论高深、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所以,在这里,笔者推荐一套最新版的廉洁从政读物——《中华廉政文化简明读本》丛书,这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和陕西省纪委共同开发的丛书共分四册,包括《中华廉政文化里的处世之道》、《中华廉政文化里的为官之道》、《中华廉政文化里的齐家之道》和《中华廉政文化里的生活之道》。这套丛书的内容,正如“总序”里所说的,分别从处世立身、为官用权、齐家治事、修身养性等四个方面,从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中撷取著名章句,联系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予以通俗译介和精辟阐述,谈古说今,旁征博引,以典说事,以事说理,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可读性,是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的重要读本。
笔者认为,这套丛书的最大“好处”,就是它的可读性。体现在:不是在推销高深的理论,而是通过典型事例让读者去体会、去比较,去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警示、受到震撼;全部文字不是在用理论“教训”人,而是在用事实“教育”人,是非曲直尽在言外。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吏治传统的国度,历史上有清官,也有贪官;有以民为本的好官,也有鱼肉人民的恶官;有遵纪守法的良吏,也有违法乱纪的劣吏,他们的故事从古流传到今,他们的成败得失,也一直在警示着后人。从这些典型事例中探求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比单纯的说教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套丛书的最大“亮点”,就是它的思想性强。中华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其中的廉政文化更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闪烁着前人智慧、凝结着前人思想精华的文化奇皅,影响着几千年的官场文化,从而诞生了一大批清官廉吏,形成了一整套廉政思想和政策。这些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与当今党中央倡导的廉洁从政思想具有一脉相传的本质。可以说,古人的廉政文化思想,与现在的廉政文化思想基本上是可以重合的。翻开《中华廉政文化简明读本》丛书就可以发现,每分册里所选取的经典章句,无不体现了古代廉政思想的精华部分,也是我们现在推动廉政建设所应该汲取的部分。学习这套丛书,既可能领略传统文化的概貌,也可以以古照今、以今照古,发现规律;既可以继承古代廉政文化的优秀部分,也可以继承古代良吏的优秀品质,汲取精华。
推广这套丛书,就不能不提到丛书的写作手法。丛书精选若干古代名人名句,加以诠释,再根据它所表达的思想内涵,进行阐发,说古道今、侃侃而谈,语言犀利、思想鲜明、内涵丰富、指向清晰,一篇文章就是一篇杂文,就是一篇小品,在几分钟内一口气读完,让人产生淋漓尽致的快感。
内涵丰富而涵盖面广,也是这套丛书的重要特色。古人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源自《礼记·大学》里的重要思想,倡导人们提高自身修养,先理好家政,再治好自己的国家,进而让天下人得以安康。这当然主要是说给官员听的。一个官员有了好的个人修为,先从治家开始,再治理好天下,这个思想基本囊括了对一个官员从政理政的全部要求。《中华廉政文化简明读本》丛书也基本囊括了这些内涵,从处世之道、齐家之道、为官之道,再到生活之道,无所不包。如果一个党员干部能从这四个方面处处严格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他大抵上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官、清官,就会在自己的从政生涯中留下一串让人称道的漂亮脚印。从这个方面来说,《中华传统文化简明读本》系列丛书,可谓不是教科书的廉政教科书。(秦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