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已绘就,逐梦惟笃行。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在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新蓝图鼓舞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第一时间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新篇章。
10月24日,临渭区人民街道东风社区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社区党总支书记孙晓萍表示,将团结带领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社区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务实行动,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不折不扣地将全会精神落实到服务民生、优化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努力将社区建设成为居民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美丽家园。
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临渭区向阳街道育红社区党委书记张萍说:“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接下来,将锚定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在民生保障层面,聚焦居民就业需求,主动联动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通过开展定制化技能培训、搭建就业信息对接平台等举措,助力居民实现稳定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同时,紧盯社区弱势群体,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与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及时获得精准帮扶。在社区发展层面,既要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优化居民居住环境,全面提升社区宜居品质,更应注重深化社区文化建设,常态化组织多元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与邻里凝聚力,携手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渭南市正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升级,我的诊室新增了健康监测设备,作为基层健康守护者,我将把全会部署转化为实干行动,和同事们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留守老人上门巡诊,动态更新健康档案,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让乡亲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全国劳动模范、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荒移卫生室乡村医生刘永生说。
“我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对民生改善特别是对老年人群体的高度重视。这为我们加快推进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事业指明了方向。作为渭南市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的会长,我更加坚定了扎根一线、服务老人的初心。我将立刻组织协会成员认真学习全会精神,把党中央的关怀和部署转化为提升本地养老服务质量的具体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渭南市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黄秀娟说。
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蒲城县文全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文全说:“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会积极带领村民发展苹果产业,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咱自己富了也不能忘了乡邻!”2016年,王文全和妻子承包了200亩(约13公顷)地种苹果,熬过2017年资金断链卖房救园的困境,啃下“嫁接点高度影响长势”的技术难题,摸索出“分品种精细化管理”的科学方法,终于,他们在2022年迎来转机,40亩(约2.7公顷)瑞雪苹果卖了160万元。如今果园扩至230亩(约15.3公顷),还托管周边500亩(约33.3公顷)果园,长期带动16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在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的“新丽刺绣非遗工坊”内,15名老中青绣娘指尖翻飞,将美好的祝愿勾勒为绸缎上的灵动纹样。一件件绣品在她们手中渐次成形,即将发往全国各地。这支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新丽带领的刺绣队伍,5年来已累计完成绣品万余件。“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这给了我们更足的信心。我会继续以针为媒,不断为绣品注入时代元素,我们不仅要让乡亲们凭借手艺富起来,更要让刺绣这门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王新丽轻抚绣品上细密的针脚,指尖的老茧无声诉说着她多年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