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南塬绿化的新方略
多年来,渭南南塬水土流失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市的发展,也成了历届市委、市政府以及广大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今年,我市对南塬绿化有何新变化?日前,记者沐浴暖暖的阳光,亲身感受了“春风又绿南塬”的浓浓春意。
2005年决定绿化南塬
南塬紧靠市区,但地形复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2005年初,我市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了《渭南市区南塬绿化概念性规划》。
规划范围: 南塬北坡东起 河,西至零河,北起西潼高速公路,南至南塬坡顶线,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0.7-3公里。该范围涉及临渭区、高新区的5个乡镇办、12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1.29万人,总面积3万多亩。规划将南塬定位为以经济杂果林、风景林、水土保持林、涵养水源林等建设为主,融休闲娱乐、别墅度假为一体的渭南市区南塬绿色屏障。
规划设置五个功能:风景林区,对紧靠城市的沟壑破碎地形,营造风景林带,栽植油松、刺柏、云杉等长绿树种,搭配黄刺梅、榆叶梅、对香、连翘、丰花月季等花灌木,与过境道路防护绿地共同形成渭南市区的绿色屏障。水土保持林区,对现状几条较大的冲沟进行生物措施治理,营造水土保持林,栽植刺槐、杨树、柠条、紫穗槐等根系发达植物,控制冲沟发育,以达到水土保持目的。涵养水源林区,对 河水库以西,罗家坡以东650米范围,零河水库东侧,西孟村西侧约500米范围,营造涵养水源林,主要栽植杨树、柳树、刺柏、刺槐以保持水源地。经济杂果林区,对规划范围内,冲沟之间的梁峁地、缓坡地,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营造经济杂果林带,栽植柿子、花椒、核桃、苹果等。休闲度假区,利用三处上塬道路,依托现状河东村、东坪村、疙瘩堡、半坡村等村落布局的现状位置,形成两处休闲度假区及一处高档住宅区。整个规划投资为5.6亿元。
三年栽植经济林100万株
2005年3月10日,上届市委、市政府领导来到临渭区站南办韩马村义务植树现场,同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市直和中省驻渭各企事业单位的万余干部、群众一起参加了市区南塬北坡绿化义务植树劳动,标志着渭南南塬北坡绿化工程正式启动。同时将处于工程区内的临渭区站南办韩马村、高田村和高新区上庄村、金华村确定为市区义务植树活动基地,当天栽植侧柏、核桃、花椒等树木4.5万株。
2007年3月12日,市区万余名干部分别在位于市区南塬北坡的高新区良田办金花村、临渭区向阳办蒋家村进行植树。当天,110家单位的干部职工共栽植核桃、侧柏2万多株。
据悉,2005-2007年,南塬退耕还林9100亩,栽植花椒、柿子、核桃等经济林100万株,栽植侧柏25万多株。
今年的苗木
来自延安、周至
从现场栽树回来的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植树要求特别严格,树坑必须方方一米不打折扣,挖好后必须经林业局技术员验收,合格后方可栽树,而且一棵树要浇20桶水。
记者又从市林业局了解到,今年是我国义务植树活动开展27周年,也是义务植树规模最大的一年。栽植时,在保护好群众原造经济林的基础上,全部实行大苗壮苗造林,种苗品种主要是油松和侧柏常绿树种,这些种苗均从延安、周至等地选购,其中,侧柏苗高3.5m以上,胸径5cm以上,冠幅1-1.5m,土球直径0.6m以上;油松苗高4m以上,胸径6cm以上,冠幅2m以上,土球直径0.7m以上。根据树种大小,一棵油松种苗的价格在400元左右,侧柏则在300元左右。
今年义务植树采用挖大坑、栽大苗、浇大水的方式,在地埂边栽植一行常绿树种,三行侧柏一行油松纵向间隔栽植。由于全部采用大苗壮苗,为了防止大风,栽好的苗木都采用三角支架技术。今春先在高新区良田办良田村、临渭区三张镇沟北村栽植1万株左右,做一次示范和动员,并以此为中心,每年造林季节向东西两侧按同一标准延伸绿化,用5年左右的时间高标准实现南塬北坡绿化。
行政事业单位4人一棵
企业10人一棵
今年,义务植树分春秋两季进行,春季3月8日开始,3月12日植树节左右形成高潮,3月底结束;秋季10月下旬开始,11月土地封冻前结束,栽植时间由过去的几天变为现在的两个多月。
市林业局根据市编制办提供的企事业单位人数将植树任务落到实处,以前一个人植3-5棵,今年由于均采用大规格苗木,劳动量大,按照行政事业单位4人一棵,企业10人一棵。中、省、市、区驻渭南城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44000多名法定适龄公民(男十一岁至六十岁,女十一岁至五十五岁,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参加今春渭南市区南塬绿化义务植树活动,比往年几乎翻了一番。
为了保证质量,从起苗、包装、运输、卸车、人工搬运、栽植、管护等环节均加强技术指导,市林业局还专门印制了《渭南城区南塬北坡造林栽植技术要点》发放至各栽植单位。同时临渭区、高新区对辖区内义务植树负总责,可以检查通报各单位义务植树情况,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对义务植树工作进行及时检查、督促、通报和表彰,对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今年的义务植树由市、区两级财政提供种苗补助,临渭区、高新区提供土地并搞好转运、道路维护等服务,水务局提供浇水设施,林业局搞好技术指导,公安局搞好交通疏导,义务植树单位负责包栽包活。栽后未成活的,在今年秋季按规定苗木品种和规格进行补栽,直至成活,要确保造林成效。
记者了解到,由于逐树到单位,实行责任连带管理,各单位保证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积极配合。有的单位由于人员紧张、任务量过大,已经通过外援民工的方式按时、保质完成了植树任务。
3月13日下午,记者从南塬北坡下来后,蓦然回望,南塬台坡已经植好的侧柏和油松,宛如整装待发的士兵,一行行、一列列,煞是威武。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相信几年后,渭南南塬将是集绿化、美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观光旅游场所和市区人居地,绝对是一个绿意盎然的新南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