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行民间艺术展演工艺品展示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
以文化旅游拉动三产发展
余华清梁凤民徐新荣罗玉昭等出席

23日,市委、市政府在华阴西岳庙举办的全市民间艺术展演、工艺品展示受到了观看的省市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好评。图为省文化厅厅长余华清(左前二)市委书记梁凤民、市长徐新荣等领导观看工艺品展示。记者 杨青山 摄
23日,我市在华阴举行民间艺术展演、工艺品展示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当天上午,省文化厅厅长余华清及来自省上的领导和专家与市上领导梁凤民、徐新荣、罗玉昭、安庆学、乔俊武、刘宝琴等一起,在西岳庙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全市民间文化展演和民间文化产品展示。下午,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就如何使我市民间文化与旅游产业融为一体,迅速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研讨会上,省文化厅厅长余华清说,渭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渭南市委、市政府对文化旅游事业高度重视,所采取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使人鼓舞,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他建议,我市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发挥文化资源潜在优势,树立“大渭南”观念,以大思路谋划,整合全市民俗、山水等各种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建立大园区承载,树立我市文化旅游业大品牌。
梁凤民说,我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备明显的发展优势。当前应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拉动全市第三产业发展,提升我市城镇化水平。梁凤民指出,要深入解放思想,广泛开展宣传,使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通过强势的宣传推介,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壮大。要深入挖掘整理民间文化,使蕴藏在基层的优秀民间文化发扬光大。要加快开发,有效整合分散在全市的民间文化产品,通过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使这些民间文化产品融入旅游产业。在开发民间文化产品过程中,要在传统手工业中加入现代工艺元素,围绕市场需求找准产品定位。要突出特色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并以此为平台,充分展示老腔等优秀民间艺术,增强对游客的感染力。同时要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做好卫生、环境、餐饮、住宿等综合配套服务。
徐新荣指出,要围绕打造文化中心,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打造文化交流平台,吸引更多游客到渭南来。要把我市优秀的民间文化产品打造成品牌,使这些文化产品真正“走出去”,形成产业。他要求各级政府要更加重视和支持文化旅游事业发展,通过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丰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安庆学主持研讨会。他要求,要尽快整理此次研讨成果,并结合研讨成果尽快制定我市文化旅游业有关发展方案,迅速开展相关民间文化发掘和整理活动。各县(市、区)要迅速传达研讨会精神,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研讨会上,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省民间艺术协会会长傅功振,陕师大旅游学院教授马耀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旅游建筑系教授吕仁义等领导和专家以及陕西电视台、曲江演出公司相关负责人先后发言,围绕我市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省市领导观看展演。记者杨青山摄

两位主持人宣布渭南民间艺术大展演开始。记者杨青山摄

百余人合锣鼓手,敲起了渭南民间艺术展演的第一声锣鼓。记者杨青山摄

展现了古战场水陆两战的情形的潼关古战船。记者杨青山摄

唱腔粗犷豪放,慷慨激昂的华阴老腔。记者杨青山摄

"戏剧活化石"合阳线腔。记者杨青山

东秦一绝的社火背芯子。记者杨青山摄

技艺高超,七号齐鸣的澄城吹乐。记者杨青山摄

被誉为白水 "阿炳"的曲子坐唱。记者杨青山摄

风趣幽默的和东秦社火。记者杨青山摄

华山太极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记者杨青山摄

龙凤旗烈烈壮威。记者杨青山摄

黄河奔腾波韵,黄土炽烈风情的抬神楼、行鼓表演。记者杨青山摄

展示东秦精神风貌的威风锣鼓。记者杨青山摄

精彩的锣鼓表演。记者杨青山摄

巾帼不让须眉。记者杨青山摄

精彩的展演吸引了许多群众观看。记者杨青山摄

奥运福娃寄托了东秦人民的美好祝愿。记者杨青山摄
(渭南日报 记者 韩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