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正确认识渭南市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5-13 03:48

二论“解放思想 真抓实干”

在有着数千年历史积淀的关中,渭南的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位居第二,但去年的生产总值排在关中五市的第四,加上人口多,人均生产总值排名又下降了一位。

渭南的发展快慢,决定着省委、省政府“实现关中率先发展”战略的成败。市委书记梁凤民指出,虽然近年来渭南的发展成效明显,但是横向比较,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仅达到全省的一半,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高于安康和商洛。同在一个黄河金三角地区,我市去年的人均生产总值比运城市低5035元,比三门峡市低15922元。由此看来,发展不足、发展不快依然是渭南最大的实际。

渭南发展的滞后,关键是工业的滞后;基础薄弱,关键还是工业薄弱。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和世界各国的经验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了无工不富、无企不富的道理,即便是农业资源特别丰厚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现代化,也是靠用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农业的办法实现的。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叫做涉农工业更加合适。所以说,没有新型工业的发展,就不会有渭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渭南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

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和人口大市,加上曾是三门峡库区这个因素的制约,渭南与许多机遇擦肩而过。但是,人民群众渴望幸福生活的要求不会因此而减弱。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也是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向新型工业化迈进,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取得的经济成果,是以巨大的人力和环境代价换来的,借鉴他们的经验,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我们有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水电、矿产、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特别是有像卤阳湖那样适合建设大型工业集群的难得地域,有每年数以万计的高素质蓝领工人,还有全市上下形成的抓工业、谋发展的良好氛围,都对我们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十分有利。

现在,渭南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下更大的力气推进新型工业化。(渭南日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