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去年人均生产总值为1009美元,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衡量,尚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这是工业化发展最艰难的阶段。因此,无论从总量还是质量看,我市经济都需要一个加速期,突破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瓶颈。要突破瓶颈,既要“闯”字当头,更要科学发展。
闯字当头,就是要坚决打破各种制约和影响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思想观念束缚,坚持用实践来拓展思维空间,用实践来检验对错,只要有利于事业发展,就埋头干,不争论、大胆试、大胆闯,推进新型工业化快速前行。
闯字当头,还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渭南的优势产业在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行业。近年来,陕西有色集团、陕煤集团、龙钢、华能、华电以及大唐电力发展势头强劲,在我市的投资都比较大。我们应当以大项目支持支柱产业做大做强,重点抓好50个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支持和打造一支新型的工业“航母”舰队,真正让企业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主体。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关键是“新型”。所谓“新型”,指的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拾到篮里都是菜”的观念,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发展的突出位置,支持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快速发展。
要实现科学发展,还要科学地看待我们现有企业的情况。众所周知,我市现有的一些中省下划企业效益不好、债务沉重、职工安置任务大,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些企业拥有的资产、设备、人才和国家对这些企业的政策,是难得的宝贵资源。只要我们加大外引内联力度,积极与国际战略投资者、中省大企业、民营企业对接合作,就一定能使我们暂时面临困难的企业焕发青春,实现中省企业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共生、共长、共赢”。
渭南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今后像金钼股份这样的企业“航母”会越来越多。借中省“航母”出海之势,我们要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科技、物流、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催生现代产业集群。要走“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集群”的路子,培育出一批“小巨人”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涉农工业,延长产业链,带动解决渭南的农业发展问题。(渭南日报评论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