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以促发展保和谐为理念,在总结继承以往好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纪检监察工作职能,再添新举措、聚集新合力,狠抓落实,为推进渭南新型工业化进程保驾护航。
一、结合实际定制度,夯实环境治理工作基础。出台了《渭南市投资环境建设“一票否决”办法》、《渭南市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实施办法》和《全市投资环境民主评议实施办法》,把各县(市、区)及市级部门的投资环境治理工作纳入综合考评体系建设中,组织人大、政协和企业界代表1300人对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的环境治理工作进行测评,将测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通报。对民主测评满意度高的给予通报表彰;对民主评议年内排名末位且得分在80分以下的实行“一票否决”;对连续两次在民主测评排位后两名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主要领导进行警示训诫谈话。
二、开展执法检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修订完善了《渭南市执法检查“十不准”规定》,对任何一家执法部门到企业检查进行监督。筛选出100家企业作为全市的企业负担和投资环境监测点,建立信息直通制度,根据企业的反馈意见,评价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效率和执法水平。从5月份开始,对市级行政执法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群众举报、反映的“热点”问题及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情况;行政执法部门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情况等进行专项检查,切实杜绝各类干扰和破坏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行为的发生。
三、拓宽社会各界参与渠道,形成监督治理合力。
聘请了37名特邀监察员,制定了《特邀监察员工作暂行规定》,进一步发挥特邀监察员的作用,加快行政监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程。在富平县召开了纠风工作信息化管理现场会,向全市11个县(市、区)推广富平县利用GPS/GPRS系统治理公路“三乱”的做法和经验;以渭南广播电台《环境热线》节目为平台,在市中心广场举办了11个服务部门主要领导与群众面对面活动,“环境热线”已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亲民线”、“暖心线”和“监督线”。组织部署公安、交通、建设等部门开展以投资环境治理为主题的专项治理活动。
最近,渭南市公布了全市投资环境评价考核的结果,全市投资环境社会总体满意度为97.84%,全年投诉较上年同期下降了60%。(市纪委监察局办公室、执法室王少宏、肖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