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打造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8-08 06:51
《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 》中,明确提出将渭南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为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关中东部新兴工业城市;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关中最适宜人居的绿色生态文明城市。那么,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的内涵是什么,建设的标准和建成后的城市是什么样子?市长徐新荣在全市加快城镇化进程动员大会上的报告中,从5个方面作了生动而具体的阐述,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富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未来城市发展画卷。

徐新荣说,渭南是“华夏之根、文化之源”。多年来,我们为山河圣地的潜在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困惑,干部群众也因三门峡库区而深受水之害、常忧水之患。我们建设新渭南,就是要让华山成为人文福山、精神圣山,为渭南增辉;就是要除弊兴利、享水之福,让百姓受益;就是要让“三河一塬”蓄水显绿,彰显灵气,给城市添彩。为此,将做好以下5篇大文章。  

认真做好水的文章,彰显山水特色,打造精品景观,形成“河湖泉一水贯通,水绿文一体和谐”的城市韵味,努力把渭南建设成为西北地区最美丽的滨河城市。

深入挖掘水文化,科学制定水规划,搞好市区沿河生态综合治理和休闲旅游项目的规划开发。举全市之力,多方运作,积极争取把黄河水引入渭南,从根本上缓解城市用水矛盾。深度开发沿河滩地公园,开辟湿地湖泊和沿河景观水道,加快建设中心区、住宅小区、公园庭院的喷泉广场,构建以河为依托,以环城生态水系为网络,以景观水道、湿地湖泊为纽带,以广场、公园、街头绿地为亮点,点、线、面相结合,蓝天碧水相辉映的城市景观。

严格实行城市道路管网红线、园林绿地山体绿线、文物古迹紫线、水体湿地蓝线、公共设施黄线等“五线”管制,坚决拆除沿街沿路压线建筑和门房围墙,最大限度地开辟城市空间,构建“大水”、“大绿”、“大空间”的城市格局,展示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城市姿态。

加快公共绿地、庭院绿化、环城林带等生态园林建设,重点实施南塬绿色屏障、三河沿岸生态景观绿化工程,加快建设城市主干街路绿色长廊,改造提升城市公园广场,建设生态风景园区,精心构建林园相映、林城相融、自然与人文共生共融、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互渗透的城市形象。

以打造“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为主题,进一步拓展名人文化和民俗文化,充分挖掘渭南的历史文化底蕴,科学地把现代文明、历史神韵、自然特色融于城市建设,把特色文化融入城市景观,策划建设露天文字博物馆、三圣三贤文化墙、民俗展演园,把字圣仓颉、史圣司马迁、酒圣杜康请进渭南,让名相寇准、名将张仁愿、诗仙白居易亲近百姓,使梆子戏、木偶、陶艺等东府文化遗产焕发生机,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墙、穿城河、棋盘路、小游园,让老百姓开窗见绿,一出家门就能逛公园,一进街道就有自乐班,心情愉快地享受生活。 (渭南日报 李娟娟)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