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荔县文物局在黄河滩地调查时,从民间征集到3块地界碑和1块牌匾,其中“蒲朝地界碑”是山西和陕西两省在黄河流域首次发现的地界碑,同时也为考证两省的黄河治理提供了历史资料。
据大荔县文物局局长胡普选介绍,历朝历代秦晋两省黄河滩地百姓就有隔河种地的习俗,因黄河涨水、改道等原因,两省百姓为争种滩地经常发生争持,解放后情况有所好转。为此,从今年3月份,大荔县文物局进行秦晋两省黄河滩地之争专题调查。调查中发现的 “蒲朝地界碑”,碑体基本完整,质地为青石,碑高159厘米、宽61—64厘米、厚16厘米,碑正面刻有“皇清”、“奉旨勘定蒲朝地界碑”等字,清晰可见。“蒲朝地界碑”记载朝廷委派钦差处理秦晋两省河滩百姓种地纠纷并勘定蒲朝地界一事,说明了清初到雍正年间朝廷重视农业经济,关心黄河隐患。
同时还发现“朝合交界碑”、“分拨定界碑”和“三渡承恩”牌匾。“朝合交界碑”是原朝邑县与合阳县的地界碑;“分拨定界碑”是当时朝廷聘请朝邑县德高望重之人将土地分拨给每个自然村,村与村之间设立的界碑;“三渡承恩”牌匾,记载的可能是清道光年间黄河三个渡口的船夫为感谢知府减少渡口赋税而赠送的牌匾。(渭南日报 记者 周海燕)
欢迎投稿 版权所有:中共渭南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渭南市监察委员会 渭南市纪委监委宣传部运行维护投稿邮箱:xyqf.gov.cn@163.com 陕ICP备09005814-1号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4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