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呈现出增速加快、质量提高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59.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增速创30年新高。
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49.13亿元,增长6.7%。其中,农业增加值38.42亿元,增长5.66%;林业增加值4.06亿元,增长9.21%;牧业增加值5.27亿元,增长12.51%;渔业增加值0.04亿元,增长3.3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34亿元,增长7.9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99.2万亩,较去年增加46万亩,增长6.1%。预计粮食总产222.08万吨,比上年增加22.58万吨,增长11.32%。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重点行业优势突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34.89亿元,同比增长38.4%,实现销售产值419.42亿元,同比增长33.2%,产销率96.44%,产销基本同步。重工业完成产值385.18亿元,同比增长38.63%;轻工业完成产值49.71亿元,增长36.81%。中省企业完成产值244.6亿元,同比增长26.8%;市县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0.29亿元,增长56.87%,快于中省企业30个百分点。其中,有色冶金工业完成产值160.9亿元,增长34%;能源工业完成产值157.14亿元,增长42.5%,这两个行业产值分别占全市工业的37%和36%,优势明显。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投资规模快速扩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15%,市县项目投资完成122.18亿元,增长77.17%。中省投资在大唐韩城第二发电厂、蒲城电厂、渭河节能公司等单位大项目的带动下增长势头强劲,完成投资68.24亿元,增长85.73%。全市第三产业完成75.26亿元,增长59.04%;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7亿元,增长82.6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9.46亿元,增长98.08%,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09.4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二倍。全市在建施工项目共746个,比上年增加206个,增长38.15%,计划投资规模达到496.52亿元,同比增长66.7%。其中新开工项目559个,比上年增加176个,增长45.95%;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159.97亿元,增长66.7%。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资金到位194.84亿元,增长72.04%。其中自筹资金到位111.75亿元,增长59.05%;国内贷款到位45.89亿元,增长105.6%;其他资金到位13.88亿元,增长49.89%。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住宿餐饮业增幅居首。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109.9亿元,同比增长29.3%,增幅高于去年13.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呈现繁荣活跃的良好势头。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7%;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80.4亿元,增长29.1%。分行业看,全市批发零售贸易额实现96.7亿元,增长28.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实现9.7亿元,增长43.9%。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零售额实现6.8亿元,增长17.4%。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7.6%,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
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88.8万人次,同比增长4.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11亿元,增长18.2%。其中接待海外游客3.78万人,实现海外收入701.3万美元。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0.12亿元,较年初增长23.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5.87亿元,较年初增长20%;贷款余额347.68亿元,比年初增长19.4%。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3%,财政支出累计41.98亿元,增长25.9%。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90.3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73.47元,增长27.75%。
由于我市经济增长的外贸依存度很低,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较强,四季度全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GDP将完成500亿元,增长14%左右,高于目标任务2个百分点。其他经济指标也将有明显提高和增长。(谷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