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从市财政局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截至11月底,我市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0.08亿元,占年预算的106.89%,较上年同期增加5.28亿元,增长35.59%,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是我市改革开放30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于10月底提前两个月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和省下达目标责任考核任务;与2005年财政收入9.01亿元相比,三年翻了一番多,提前三年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十一五”末14.7亿元的财政收入目标。
今年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呈现出三个特点:从增幅情况看,全市财政收入在上年高基数、高增长的基础上,增幅呈逐月提高态势,从1月份的0.99%逐月攀升到11月份的35.59%,在全省11个市区中增幅排名跃居第五位,属历史最好水平;收入质量提高,结构更趋完善,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的87%,居全省第一;国地税收入同步快速增长,为我市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委书记梁凤民多次听取财税工作汇报,对财政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市长徐新荣经常深入财税部门,分析进度,研究对策,解决问题,进一步鼓舞了广大财税干部的信心和干劲。今年的财政收入基本上反映了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全市各级财税部门深入开展以“收入怎样上台阶、支出怎样来保障、管理怎样上水平”为主题的财政管理效益年活动,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健全抓收入责任制,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及时研究分析和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依法治税,积极开展各项税收检查活动,充分挖掘收入潜力,有力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从年初开始,市财政局就把落实今年的收入任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多次与各县(市、区)进行沟通,反复讨论,根据各县(市、区)的财源情况和新增税源情况,在综合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制定了今年的收入预算盘子,确定了17.01%的增长幅度。市人代会后以市政府名义把任务分解下达到国、地税和财政部门。
市财政局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财税联席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市国、地税部门和财政局主要领导及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共同分析抓收入工作的形势、困难和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坚持月预算执行分析讲评制度。让各县(市、区)做到了目标明确、任务明确、位置明确、差距明确,有力地促进了收入进度。不断完善财政收入考核通报制度,各县(市、区)形成了你追我赶抓收入的良好局面。
在抓收入过程中,我市财税部门经常深入基层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源变化进行实地剖析,对发现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抓收入工作中注重质量,依法征管,坚持“三不两要”,即不能寅吃卯粮,征收过头税;不能收入混库,征收违纪税;不能人为加大非税收入,降低收入质量。要实事求是,不空倒虚收;要依法征管,应收尽收,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决定精神,把财源建设作为促进收入上台阶的首要工作来抓。市财政局先后组织市县财源办,对我市财源现状及收入结构等情况进行调研,特别是对一、二、三产业的纳税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渭南市2008—2010年财政收入上台阶规划说明》,提出到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奋斗目标。按照规划说明,各县(市、区)制定了财政收入三年上台阶规划,目前正在按规划实施。(渭南日报 记者 谷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