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梁凤民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来源: 发布时间:2008-12-20 02:19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主要是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团结和号召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往开来,奋发有为,进一步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渭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刚才,来自市直部门、县市区、乡镇和村组等不同层面的5位同志分别作了发言,回顾成就、畅谈感想、展望未来。他们的发言,精彩、生动,具体、实在,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真心欢迎和拥护,代表了我们全市各级干部共同的心声。

30年前,在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关头,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序幕,当代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根本改变,中华民族从此走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康庄大道。3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到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改革势不可挡;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蓬勃发展。30年的改革开放,打破了人们的思想禁锢,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中国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闭关锁国和沉闷僵化,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性转变。30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中国从经济一度濒临崩溃一跃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国家和地区之一。30年的改革开放,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改变自己命运的主人,依靠勤劳和智慧,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逐步转变。

30年来,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渭南也走过了如火如荼的光辉历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渭南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为增强。从1978年到2007年,我市的GDP由10亿元增加到424亿元,增长了41倍,翻了五番多;农业总产值由不到7亿元增加到136亿元,增长了18倍;工业总产值由9亿元增加到482亿元,增长了53倍;第三产业总产值由2亿多元增加到147亿元,增长73倍多;地方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1亿多元增加到今年的20多亿元,增长了近20倍。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变化喜人。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一大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整体功能日趋完善。截止2007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6.5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3%。以大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日益改善,西潼、阎禹高速建成通车,郑西客运专线即将建成,全市公路主骨架初步形成,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乡乡通油路”。过去偏僻闭塞的交通通信状况,正在被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铁路网和信息网所取代。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科技水平得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卫生医疗事业不断进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加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民生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扶贫工作等持续加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27元,是1978年的28.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10元,是1978年的7.1倍;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346亿元,是1978年的266倍。改革开放的成果正越来越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党的建设全面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不放松,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三讲”教育、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员素质不断提高,队伍不断壮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全市党的基层组织现已发展到11005个,党员人数达24.5万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面恢复、建立并不断完善,统战、民族、宗教工作稳步推进,信访、综治、维稳工作全面加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军民共建、双拥工作等取得显著成绩,呈现出全市上下空前团结、发展氛围空前浓厚、发展热情空前高涨的大好局面。

回顾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渭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归功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为我们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归功于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锐意进取、干事创业、无私奉献;归功于驻渭部队官兵、海内外朋友、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曾经为渭南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公务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渭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向各位投资者、建设者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渭南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改革开放30年,是渭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30年;是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30年;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30年;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取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新成果的30年;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30年。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渭南今天的发展。

30年的实践昭示我们: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关键。渭南的每一次发展,每一次进步,都与解放思想紧密相连。只有借助解放思想这个强大的武器,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只有把党的政策与渭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发展的新理念、改革的新举措、开放的新格局,才能不断开创渭南发展的新局面;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不懈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化,才能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改革开放是渭南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富民强市的必由之路。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冲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只有始终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形成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生动局面,巩固和发展全市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中流砥柱。只有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一流业绩。

回顾总结渭南改革开放30年,发展前所未有,变化翻天覆地,经验弥足珍贵。当我们为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高兴、振奋、鼓舞的时候,务必要客观地看待成绩,辩证地对待历史。当前,渭南正处在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务必要清醒认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清醒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清醒认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清醒认识渭南在全省和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30年巨变,渭南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尽管世界金融危机继续蔓延,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尽管未来我们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但我们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会发生逆转。我们虽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我们更拥有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以更高的起点,更大的力度,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构筑渭南科学发展的新优势。

要坚持解放思想,牢固确立渭南跨越发展的新思维。必须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勇于突破既有经验束缚、摆脱传统路径依赖,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超越自我的勇气谋划跨越发展的先机。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集各方力量加快发展,对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新生事物都要积极鼓励,对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工作举措都要坚决支持,对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劳动价值都要予以承认,对一切为渭南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士都要充分尊重。

要坚持科学发展,强力迈出加快渭南发展的新步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坚持“好”字当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全面推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城乡建设管理提升、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等战略任务,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要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的新突破。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坚决革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大力深化企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搭建地方融资平台,用好、用活、用足国家的政策措施,切实化解资金、土地、能源等瓶颈制约;建立健全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体制机制,营造健康有序的投融资环境。

要坚持城乡统筹,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创造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业绩。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惠民利民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进一步深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制度建设,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要紧紧围绕创建“平安渭南”这一目标,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做好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不断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要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要切实抓好即将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注重选拔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领导班子,突出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作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真正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指导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第一标准,巩固和发展风清气正、团结奋进的政治局面,保证我们的党始终成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同志们:改革未有穷期,发展永无止境。我们深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引,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改革开放积累的雄厚基础和丰富经验,只要我们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续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为渭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