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市财政局获悉,2008年,渭南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36亿元,占预算18.78亿元的113.7%,超收2.57亿元,较上年增加5.3亿元,增长33.04%;全市财政总收入(按属地口径)完成69.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28亿元,增长30.49%。渭南市财政支出完成82
.04亿元,较上年支持57.88亿元增加24.16亿元,增长41.74% 。
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宏观经济形势对财政增收的影响愈来愈大。企业经营困难,出口受阻,经营效益下滑的新情况,给财政收入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决策,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增长。渭南市各级财税部门始终把财政收入放在第一位,深入开展以“收入怎样上台阶、支出怎样来保障、管理怎样上水平”为主题的财政管理效益年活动,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的历史机遇,认真研究分析经济财政形势,进一步夯实财政收入任务, 坚持定期召开财税联席会议、财政局长座谈会、全市预算执行分析会、收入情况讲评会等会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考核通报制度, 深入开展各项税收检查,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充分挖掘增收潜力,狠抓收入征管,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高位增长的良好态势。
渭南全市财政收入跃上21亿元的台阶,增幅保持高位运行。与2005年财政收入9.01亿元相比,三年翻了一番多,且连续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为我市改革开放30年来最快增长时期,增幅排位跃居全省第三,10月底提前两个月在全省率先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责任考核任务,提前三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14.7亿元的财政收入目标。财政收入结构不断改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6%,在全省位居前列。县(市、区)收入完成情况普遍较好, 全市增收多点支撑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等主体税种增势良好,成为全市增收的主要动力。财政支出快速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在确保干部职工工资和津补贴发放、机关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十大民生工程投入大幅度增加,中心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卫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大,实现了保工资、保津贴、保民生的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渭南日报 记者 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