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古徵大地拂清风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1-15 09:54
去年以来,澄城县认真贯彻落实《实施纲要》,从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等方面入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党风政风明显改进,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

“六到位”筑牢反腐大堤

为了筑牢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澄城县坚持做到“六个到位”:即责任落实到位,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做到“四个一”,即每年要至少讲一次廉政党课,作一次反腐倡廉形势报告,读一本警示教育书籍,写一篇理论调研文章;教育对象确定到位,以领导干部和重点部门行业党员干部为重点,在全县开展了作风建设、党纪法规、正反典型等教育活动;教育阵地建设到位,设立了澄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四个廉政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活动开展到位,举办了“扬清风、迎奥运、促和谐”大讨论16场次,发出“建和谐家庭,永做廉内助”倡议书1000份,廉政日志1000本,廉政台历1200份,廉政贺卡1200张,设立廉政宣传牌20余块,廉政文化墙500余米;教育培训到位,每年都对新任干部和纪检监察干部进行党纪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教育载体拓宽到位, 做到了手机有信,屏幕有影,广播有声,网上有站,增强了党风廉政教育的活力和效果。

建章立制清源头

澄城县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以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认真落实《实施纲要》,不断完善各项规范制度。县政府各职能部门、重点执法单位普遍建立了政务公开、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问责问廉、效能考评等制度,健全完善工作制度820条,清理行政审批项目36项,清理银行账户23个,制定工作流程31项。在防止权力失衡的同时,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该县还以建立对领导干部监督制约的长效机制为根本,制定了《关于加强对科级党政一把手监督的意见》,广泛开展了“学廉、诺廉、述廉、评廉、帮廉、考廉”等六廉活动。2008年,任前廉政谈话93人,廉政承诺160人,廉政鉴定86人,廉政述职130人。还把强化审计监督作为预防腐败的有效抓手,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加大领导干部审计力度,实现监督的关口前移。深入推进警示训诫工作,实行警示训诫工作“131”制度,警示训诫主体单位‘141’制度,警示提醒”“四个一”制度,责令纠错“五个一”制度等。全年警示训诫14人,最大限度地保护挽救党员干部。

清障护航保发展

澄城县把案件查处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初核案件35件,党纪处分22人,政纪处分23人,其中科级干部7人,为澄城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他们坚持做到每查处一个案件都认真剖析案发原因,及时帮助发案单位和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积极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该县纪委还制订下发了“禁酒令”、“禁卡令”、“禁车令”等,在全县集中力量开展了狠刹工作日午餐饮酒,购买使用代币购物卡、公车接送子女上学、违规购置车辆、公款出国出境等专项检查整治活动。对涉及11名违规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针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该县毫不手软,去年共查处教育乱收费4起,清理不合理收费5万元;查处非法义诊3起,非法行医21起,调解医疗纠纷9起,非法所得5.6万元;查纠上路不规范执法行为11起,处理5名违纪人员;查处5起破坏投资与发展环境案件。同时开展了创建“人民满意站所民主评议”活动,聘请行风监督员25名,有力地纠正了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优化了投资与发展环境。

创新活力促和谐

针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澄城县创造性地在全省首创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全县共建立监委会256个,监委会工作人员961名,对监委会实现规范化管理,要求各村做到五有,即有组织机构,有办工场所,有规范制度,有工作纪实,有亮点特色。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监委会共收集群众意见310条,实施监督事项180个,提出质询意见510条,纠正不合理财务支出21万元。

省市领导对这一做法给予充分肯定,省市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渭南市村务监督现场会在澄召开,澄城县委书记吴蟒成在全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20多个县市来澄参观学习。

清风拂古徵。2008年,澄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8.7亿元,同比增长14.8%;地方财政收入9218万元,增长3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增长2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400元和2831元,增长28%和31.1%,澄城县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做法有力地表明:反腐促发展,倡廉带繁荣,廉政也是强大的生命力。(澄城县纪委)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