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澄城县监察局和罗家洼乡杨家陇村党支部书记、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委员代表做客“秦风热线”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4-24 11:12
早上好!收音机前的各位听众朋友,这里是AM693、FM106.6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秦风热线》,《秦风热线》由省政府纠风办和陕西新闻广播联合推出,我是主持人高峰,今天的节目编辑是记者建功。

今天是4月24号,星期五,农历三月二十九,节目开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今天全省的天气变化。

听众朋友,近几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而且对“三农”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这不仅激活了农村市场,进一步调动了农民朋友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利益关系的调整,这一系列的变化给农村“两委会班子”及其成员履行职责和廉政建设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省委常委、省纪委郭永平书记指出,对村干部监督工作不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各种矛盾聚集的焦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农村的和谐稳定与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在村级自治组织内部建立权责明晰的监督机构,保护村民行使民主监督权的积极性,对村务决策、执行和管理进行全方位监督,才能确保农村基层干部正确履行职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同时,建立村民自己的监督组织势在必行。

就在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调研探索的时候,渭南市澄城县罗家洼乡杨家陇村的村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监督委员会。杨家陇村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外,又有了第三个组织----村民监督委员会。一石击起千层浪。消息传开后,就像一声春雷,在当地炸开了锅,同时也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新一代农民已经不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和脱贫问题,村民们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民主意识更为迫切,顺应民意和时代潮流,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预防滋生腐败问题,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听众朋友,在今天早上的《秦风热线》节目中,澄城县监察局和罗家洼乡杨家陇村的党支部书记、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委员代表来到我们直播间,为听众朋友详细介绍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工作。

如果您有什么话想说,欢迎您拨打热线电话或者发送手机短信参与节目。两部热线电话的号码是:029~85229491 、85229492。手机用户编辑:秦风+留言内容 发送到 1062  9789  693 。


澄城县纪委常委 监察局副局长 刘尚谦


澄城县罗家湾乡杨家陇村党支部书记 杨积淼


澄城县罗家湾乡杨家陇村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  杨振民

下面,我们就请出今天的嘉宾:

澄城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     刘尚谦     

澄城县罗家洼乡杨家陇村党支部书记       杨积淼    

澄城县罗家洼乡杨家陇村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    杨振民   

欢迎三位嘉宾来到直播间与全省听众进行交流。

主持人高峰:杨家陇村在什么情况下想起建立这样一个村民监督委员会的?

村党支部书记杨积淼:我们杨家陇村地处县城北14公里处,有5个村民小组,308户1386口人。前些年,我们村虽然有村民理财小组、村民议事小组、民主监督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但由于缺乏规范管理,结果出现了许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事情,诸如村务公开不及时、管理不民主的问题;个别干部不廉不洁、处事不公的问题;干群关系紧张,各种矛盾突出的问题;所以必须有一个全新的组织,来规范对村级事务、财务的管理。村民监督委员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主持人高峰:杨书记,建立这个村民监督委员会,主要是想解决哪些突出的问题?

村党支部书记杨积淼: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主要就是想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就是想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村务管理不民主的问题,二是村组财务不公开的问题。

主持人高峰: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是怎么产生的?从2006年9月到现在共有多少位村民担任过监委会成员?

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杨振民: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产生是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每10户村民选举一名村民代表,再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并从委员会选出监委会主任,但是村组干部的亲属是坚决不允许担任监委会成员。从2006年9月到现在共有6名村民担任过监委会成员。去年与村委会同步进行了换届,其中1名委员因年龄原因主动辞职。

主持人高峰:监委会都有哪些职责?平时都做哪些具体工作?

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杨振民:监委会的职责主要是监督,具体讲就是对日常村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对村委会决策进行监督、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是否及时、正确执行等进行监督、对村干部履职和廉洁情况进行监督。积极听取和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村“两委会”转达,并建议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和纠正。支持村“两委会”的正确决策,向村民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向群众解释“两委会”的决议或决策,消除群众疑虑。村委会违反法律、法规、政策和村民自治章程,损害村民利益时,要求予以纠正,对涉及村上重大事项和村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可对村民委员会进行询问和质询,也可向村党组织、乡镇党委、政府和纪委反映。

平时的工作主要有:1、对退耕还林、农村低保、公益事业、土地承包、村级项目建设、村级债务、干部廉政勤政等村级事务情况进行监督;2、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3、对村级各项事务决策进行宣传、建议等。

主持人高峰:在村务、帐务等方面,作为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怎么按照群众的意愿来监督“两委会”及班子成员个人履行职责和财务开支情况?

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杨振民:作为监委会成员,对村级事务在决策过程中具有参与权、知情权和建议权,可根据群众意见及时向村两委会提出意见建议,在财务监督上,村两委会坚持一事一公开,半年、年终全面公开的办法,给群众一个明白,针对两委会成员的履职情况,我们原则上是坚持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年终召开一个总结大会,分别向村干部和群众汇报工作,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和评议。

主持人高峰:这个村民监督委员会受不受村“两委会”的领导?主要对谁负责?

村党支部书记杨积淼:村民监督委员会受村党支部的领导,和村民委员会属同级同届,在业务上受乡镇纪委的指导,对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

主持人高峰:村上自从有了村民监督委员会以来,都发挥了什么作用?效果怎么样?

村党支部书记杨积淼:村民监督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对“两委会”及班子成员的履行职责情况、廉政勤政情况进行了有效监督,对村两委会班子成员民主管理、民主理财以及行使职权情况进行了约束。

监委会的建立,对村域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2008年我们村农民人增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达到5200元,位居全乡之首。高出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全民创业势头强劲,全村生猪养殖户达到260户,运输户10户,养鸡户7户,在外经营旅馆业15户,其他经营户16户,实现了户户有创业项目,家家有增收路子,全民创业户达到100%,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喜人,5·12年汶川地震后,共产党员杨兰芳、杨茂奎等3名党员分别交给特殊党费1000元,1300口人捐款达到11140元,其中100元以上的有87人,村民杨孝生投资2万元为村上购置了集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活动器材,红白喜事文明节俭,中省市县实现零上访,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

主持人高峰:杨家陇村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它的产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它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澄城县监察局副局长刘尚谦:我认为杨家陇村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产生,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呼声相吻合的必然产物。它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中省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大量惠农资金倾向老百姓,农村发生了重大变化,村民对村级事务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民主愿望越来越高涨,需要我们畅通监督渠道,倾听群众的诉求和意愿;二、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是完善村民自治组织监督的需要。虽然过去村里有民主理财小组、村民议事小组、民主监督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但由于这些组织带有管理的从属性、力量的分散性、监督的滞后性,村级监督弱化、虚化的现象比较明显,在农村急需一个完整健全的监督组织来填补这个空白,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设立,就形成了党支部决策、村行委执行、监委会监督三权分立、三位一体的权力架构体系,使村级自治组织结构更加合理,更加严密;三、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是促进农村长期和谐发展的需要。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各种利益纠纷和矛盾冲突随之增多。村干部身处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前沿,直接面对农民群众,常常处于矛盾的焦点上,使得“村干部说老百姓不听话,老百姓说村干部不象话”,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建立,顺应村民自治发展要求,有利于增强社会的自治功能,有利于群众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有利于更好地集中民智民力抓发展,有利于促进村民自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疏通干群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持人高峰:它的出现在当地农村产生了哪些反响?

刘尚谦: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和热烈拥护,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的普遍欢迎和大力支持。群众认为村民监督委员会是监督村干部的监督岗、电子眼、活意见箱。

它的出现,有力推动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后,我县村组干部的廉政意识明显增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08年,全县村民监督委员会共收集群众意见310条,实施监督事项180个,提出质询意见510条,纠正不合理财务支出27万元,上级划给我县的支农惠农资金和新农村建设基础项目,都做到了监督到位、程序公开、运作规范。有效解决了群众反响强烈的热难点问题。监委会成立以来,村干部的收入分配、办公经费、资金管理等比较敏感的问题,以及群众比较关注的公益事业资金使用情况等,全部处于群众监督之下,有效解决了“花钱一支笔”问题。全县各项工程建设、房屋出租等都公开招投标,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节支70多万元,村级招待费下降15%。村民高兴地说:“村务监督委员会办事公平、公正、透明,我们相信”。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村民监督委员会围绕“百姓创家业”这一重点,加强监督,化解矛盾,增强了广大群众创业致富的信心和干劲,使全县果畜产业蓬勃发展,草根经济遍地开花,08年全县新上乡村产业项目480个,预算总投资58.2亿元,新增个体经营户639户,从事家庭十小项目经营9837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切实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村民之间、村民与村集体之间的利益纠纷得到妥善处理,全县村级来信来访下降了三到四成,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主持人高峰:这样一个组织的出现,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当初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刘尚谦:村民监督委员会尽管是一个民间组织,但它来源于民间,代表着广大群众的需求与呼声,而且它的最主要职能是对村级事务进行监督。这一自治组织的出现,有利于村民充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化解农村基层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确保村级重大决策得以顺利实施;有利于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2007年12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按照“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以点到面、稳步推进”的思路在全县予以了推广。截止目前,全县266个行政村中的262个村已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省纪委郭永平书记、渭南市纪委郝宗友书记先后多次深入我县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陕西日报》、《党的工作》、《党风与廉政》、《渭南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多次进行了报道。2008年9月,渭南市在全市予以推广,2009年2月在全省进行推广。

主持人高峰:它的出现对村务、账务公开及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都有哪些积极作用?

刘尚谦: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出现,进一步规范了村务、财务公开的项目、程序、形式和内容,管住了一枝笔,解决了一言堂,保证了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在农村的落实;进一步落实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干部群众对民主管理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使重大决策群众参与、权力运作群众监督、工作好坏群众评说,真正作到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县各村在实施村容、村道、村级办公场所等农村基础建设项目时,由于运作规范,监督到位,公开及时,村民中反对的少了,理解的多了,出现了上访不如找监督委员会的好现象。我们认为村民监督委员会完善了村民自治的制度架构,是践行党在农村科学发展观的典型示范,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典型,是农村基层干群关系融洽的一个切入点,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有效创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

感谢三位参与节目。谢谢,再见!

听众朋友,今天的《秦风热线》节目就到这里结束了。本次节目主持:高峰,编辑、导播:建功,监制:骆萍 。感谢您的收听!我们明天早上7:30分再会!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