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风浩荡,极目天舒。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市上下正在接受着一次发展理念的深刻洗礼,正在对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进行磨砺锤炼,正在进行着一场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
4月29日,随着转段动员大会的召开,我市的学习实践活动全面进入了分析检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重点是认真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加强党性修养,转变干部作风。
开门纳谏 凝聚智慧 分析检查报告见真情
广泛征询意见,听取民意、集中民智,是搞好分析检查、开好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基础。为了切实做好会前的征求意见工作,市委结合“进百家门、访百家人、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活动,进行“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大调研活动,对照“发展不足、环境不优、作风不实”三大问题,广开言路,开门纳谏,进一步掀起“三个为什么和三个做什么”解放思想大讨论的热潮。精心设计征求意见内容,改进征求意见方式,扩大征求意见范围,做到了“四个全覆盖和四个延伸”。市委书记梁凤民和市委常委们采取了不打招呼、不亮身份、不带工作人员、随机走访的形式,分头深入到街头巷尾、社区庭院,从基层群众那里听真言、摸实情。
那段时间,渭南街头的老百姓们不会想到,自己几句不经意的牢骚,一条不很成熟的建议,一些想了很久的期盼……也许会摆上决策者们的案头,成为他们决策的依据和参考。
那段时间,广大的网民们也不会想到,自己在网上有关渭南经济社会发展、投资环境治理等方面的一些留言,会被市委活动小组办公室及时收集。
那段时间,一份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征求意见表》在各级党政部门、各团体、各阶层广泛发放,全市累计发放征求意见表14875份,向社会各界征询意见、开门纳谏。
从5月中旬开始,市委先后邀请100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外人士、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分别召开了四个不同主题的恳谈会。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按照工作分工,每人侧重一个方面的问题,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听取群众意见。带着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上门求教群众,广泛集中民智,面对面商讨解决办法。各常委分别形成了关于渭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调研报告,并相继在《渭南日报》等媒体刊发,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一时间,一篇篇饱含着激情,充满了智慧的调研报告汇聚到了一起。这些调研报告从全市工作的方方面面,对照科学发展观,为我市的科学发展提出了真知灼见,提供了理论支持。这是我市近年来参与领导最多、涉及面最广、成果最为丰富的一次调研。据统计,这期间全市共召开座谈会4752个,形成调研报告2500篇。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据不完全统计,共有7756名党员干部参加整个大调研,市县两级共发放征求意见表14875份,收集意见和建议共19966条,查找和梳理突出问题547条。
市委班子在广泛吸纳这些调研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中央“六个讲清楚”的要求,通过集思广益、字斟句酌、精心撰写,形成了长达20余页的市委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报告总结十六大以来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实事求是,既有实践成果的展现,又有对科学发展观这一最新理论成果的新思考、新认识。报告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问题找得准,原因分析透彻,思路清,措施实,符合渭南实际。
报告中提出的“观念落后、闯劲不足,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发展不足、发展不快,欠发达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经济结构不优、增长方式粗放,发展不好与发展不快问题并存”等六个问题以及思想认识、宗旨观念、能力水平、机制体制、干部作风五个方面的原因分析,把准了我市发展问题的脉搏,切中了我市发展不足的要害,明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开诚布公 统一思想 民主生活会形成科学发展共识
“发现不了问题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不解决问题就等于走了过场”、“问题查找得越准,解决得越多,活动成效就越大”……查找问题“真”、剖析根源“深”、整改思路“实”,是我市民主生活会的一大亮点。
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既是第二阶段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步骤。为了防止会议走过场、流于形式,市委结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专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对民主生活会提出严格标准和具体要求,并把审查把关的责任落实给六个指导检查组,对会议进行全程指导检查。同时要求民主生活会一定要把好四个关口。一是把好班子成员谈心关;二是把好发言材料审核关;三是把好专题生活会召开关;四是把好分析检查报告审查评议关。
市委的严格要求和率先垂范,规范和带动着各县、市(区)和各参学单位。合阳县委常委班子成员认真准备发言材料,多数同志几易其稿,认真查找县上和个人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市委书记梁凤民亲自审定了县委班子和主要领导的自查材料,帮他们找准了问题的症结,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白水、蒲城、临渭区、大荔等县要求各班子和参学单位立足实际,认真对照“观念更新不快、工作落实不力、投资环境不优、发展后劲不足”四大问题,通过“十查十找十看”,深入查找班子和个人存在的不足,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了深入的自查。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韩城、富平、华阴、澄城等县(市)为确保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严格坚持“六不上会”:没有请示报告的不上会、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干部发言材料准备不齐的不上会、落实措施不实的不上会、谈心活动不透的不上会、整改思路不明的不上会、征求意见建议不到位的不上会。潼关、高新区、华县等领导班子本着“不遮掩,不护短,实事求是,既不回避矛盾,也不纠缠细枝末节”的原则,在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一场场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主题突出、单刀直入。全市领导班子成员谈心、班子主要领导与其他成员谈心、班子成员与处室负责人谈心,通过“三谈心”,让大家敞开心扉提意见。班子成员开展“自我批评”,列席会议代表开展“建议批评”,主管领导开展“点拨批评”,班子成员开展“互相批评”,通过“四批评”,营造民主、团结、务实、创新的氛围。
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和我市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6月19日,市委常委召开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市委书记梁凤民和其他常委,围绕影响和制约我市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个人对照检查及整改措施等具体内容,认真开展了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参加会议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畅所欲言,对市委的分析检查报告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会议统一了思想,提出“用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发展,用开放的思维推动工作”。
参加会议的省委第二指导检查组组长张延寿同志认为:我市市委班子民主生活会组织严密、准备充分,是一次征求意见会、分析问题会、沟通思想会、明确方向会,特别是市委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问题找的准,原因分析的透彻,整改措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渭南发展的实际,是一份指导渭南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坚持边学边改 边查边改 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真功
“发展要围着‘人’转,事情要依靠‘人’干,成果要让‘人’享,和谐要动员‘人’建”。
人民的期待就是一种责任。市委始终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深入开展“项目建设促进年”、“和谐稳定深化年”、“作风建设效能年”三个主题实践活动,推行“三问三治三促进”。各地各部门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谋划发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在解决突出问题上见实效。
如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正转化为渭南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
——始终把应对危机,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市上制定了10项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发展不足”这个突出问题,就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分类排队,建立起市级四大班子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项目推进机制。开展全民大招商活动。截至5月底,全市先后共落实中央投资项目291个,争取中省资金12.6亿元,开工项目230个,累计完成投资9.4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亿元,增长108.8%,占省上下达计划405亿元的46.4%。全市财政收入完成25.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6%。;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对95家污染治理不达标的企业实施了停产整改。
——始终把打造“宜居渭南”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工程来抓。按照“拉大框架,完善配套,提升形象”的思路,以净、绿、亮、美为重点,以创造最富魅力和活力的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完成渭清路等7个街区的景观绿化,建成8个城市绿地健身广场,启动了南塬20万株绿色屏障建设,特别是在城区栽植高大苗木24万株,打造“宜居渭南”,越来越鲜亮的城市品牌让渭南人民徜徉在美景和幸福中。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着力点。制定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促和谐的具体意见,集中精力实施了教育发展工程、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公共卫生工程、社会保障工程等十大民生工程;启动并实施了粮食增产增收、畜牧业收入翻番、果业提质增效、百万亩蔬菜增收、林特产业开发等六大工程。建成经济适用住房32.9万平方米,新建、收购、改建廉租住房8.7万平方米。解决了8788名贫困农民住房困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695公里,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率提高到95%。城区内三所学校正在抓紧施工建设之中,将于9月份投入使用,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全覆盖;实施“人人技能”培训工程,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在各县市设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为返乡人员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举办创业培训班150期,创业培训3844人,新创造就业岗位6895个。
——始终把加强党性修养、促进作风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来抓。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开展着力增强宗旨观念,着力提高实践能力,着力强化责任意识,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着力树立正确利益观,着力增强纪律观念的“六着力”活动。建立和完善了细化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效能投诉制、效能考评制、政务公开制、执法责任制的“八项效能建设”。切实做到廉洁自律,勤政为民。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月中旬,中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巡回检查组来到了渭南,检查组对我市的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检查调研之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第六指导检查组组长傅克诚同志明确指出我市学习实践活动呈现出六大特色:一是市委高度重视;二是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三是活动形式多样;四是解放思想大讨论比较扎实;五是征求意见广泛深入,查找问题准确;六是突出实践特色,有力推动渭南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6月18日,全省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主任会议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李锦斌同志,对我市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正反案例剖析、市委常委明察暗访、开展“三个主题实践活动”和“三问三治三促进”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这肯定和赞扬,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当前,我市学习实践活动已经转入整改落实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市将实行“三级公开承诺”,即领导班子公开承诺要达到的效果,领导干部公开承诺所承担的责任,党员干部公开承诺应完成的工这些做法;着力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工夫,并通过建立挂账销号制度,跟踪问效,逐项督促落实,真正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使人民群众的实惠的过程。(渭南日报 记者 李小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