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让我鼓起了钱袋子;一村一品展厅让我卖瓜不再难。您瞧,包装后的西瓜每斤价格也提高了3毛钱,今天卖出的860箱西瓜又多赚了4000多元……”近日,在刚刚开业不久的华阴一村一品展厅采访时,华西镇南严村种瓜大户贠飞虎满脸欢喜地说道。从贠飞虎淳朴的笑声中,我们感受到发展一村一品给渭南392万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渭南市农业局局长张金荣介绍,目前,渭南市已建成市级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展销中心1个,县级5个。位于华山景区的一村一品大观园也有望在近日开业。“我们的目的在于形成市县互动、内外联动的一村一品特色产品销售网络。解决了卖难问题,也就解决了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后顾之忧。”市农业局一村一品办副主任张宏义说。
科学规划先行,各项配套服务措施紧跟
渭南素有 “陕西粮仓”、“陕西棉库”美誉,粮食产量占全省的五分之一,水果产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棉花产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三,是陕西乃至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商品基地。为了让广大农民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2007年,渭南市提出了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以调优果菜、调强畜牧、调特观光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重点,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围绕这一思路,渭南市首先制定了科学的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实施瓜果优势产业区、花椒优势产业带和“三带四区五园六景”的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实施富平奶山羊、合阳奶牛、澄城、临渭生猪、华县、蒲城、大荔时令果蔬、白水苹果等一县一业示范带动措施。
“科学规划的前提是尊重当地群众的意愿和种养习惯,然后通过积极引导,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来。”当过5年省农业厅厅长的渭南市委书记梁凤民说,“从发展的品种到规模,都要经过深入调研再决定,千万不可盲目提出所谓 ‘万头’、‘万亩’基地的口号来。”
为支持一村一品发展,渭南市、县两级财政设立一村一品发展专项资金,市政府每年列支500万元、各县市区每年列支不低于100万元。从2009年起,市财政还每年列支2000万元支持畜牧业发展,不断增强一村一品发展后劲。
此外,他们把培育科技示范户、组建科技服务队(团)、组织各类现场会作为发展一村一品的一项重要工作,共建成村级农业信息综合示范站点332个,农业信息使用用户达到60万户,并开展了一系列农民培训活动。今年4月2日,渭南市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组建成立,果业、种植、水产、农机等方面的80位专家,将向市委、市政府提供农业发展对策性建议和决策咨询,帮助制定农业产业发展年度技术指导方案和生产管理意见,按专业对口联系指导服务一个县、乡、村、组。
为推动产业化进程,渭南市还采取了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业园区的举措:引进南京雨润集团,投资建设了200万头的生猪屠宰加工食品产业园项目;重点扶持昌盛集团建设渭北苹果物流中心;在华县筹建西部果蔬加工、配送物流中心;让百户龙头企业与百个一村一品示范村结对等,推动了示范村主导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渭南市市长徐新荣说,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一定要确立用科学技术指导现代农业,用工业理念思考和发展现代农业,用市场理念经营农业,走特色致富之路的思路。实践中,他们坚持把农产品加工增值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努力实现资源和生产优势向经济增长优势的转变;在经营策略上,以培育名牌产品、推进产品升级换代为重点,走市场化、国际化的营销之路,切实解决销售难,确保农民收入增加。
销售体系逐步建立,农产品“卖难”有效解决
不久前,笔者见到蒲城县设施农业服务局局长孙新平时,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我刚从外地促销回来,今年我县的西甜瓜销售形势非常好。”
孙新平介绍,蒲城是一个以发展大棚瓜菜为主的农业县,今年,全县西瓜和甜瓜面积达到11.3万亩,总产量34万吨。为促进西甜瓜销售,该县自2007年起成立西甜瓜宣传促销小分队,由县领导带队,分赴全国各地开展宣传促销活动。今年销售季节,4支小分队分头去了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等地。5月份,县设施局又组织部分农业示范户参加了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兴西瓜节。此外,县上还建设了西瓜专题网页,进行实时网上报价,并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多拳出击”使今年蒲城西甜瓜销售形势非常好: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客商纷至沓来,销售价格令瓜农眉开眼笑。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温室礼品瓜销售已基本结束,棚均收入1.2万元左右;甜瓜销售接近尾声,亩均收入2400元左右;早熟西瓜销售已近80%,亩均收入3000元以上。中熟西瓜已大量上市,每公斤价格在1.2元至1.4元之间。部分晚熟西瓜也以每公斤1.3元至1.7元的价格被订购。
张宏义介绍,派小分队促销的做法绝不止蒲城一家,其他如临渭、富平、大荔、华县等,每年也都会出现 “县长卖瓜”、“书记卖菜”的动人场面,这些县还在国内多个大城市设立了营销窗口。同时,渭南市还创办了一村一品专业网站,及时发布产品供求信息,组织一村一品特色产品网上销售活动。广泛开展一村一品宣传工作,在当地报刊开辟一村一品专栏,在电视台播出“发展一村一品、推进现代农业”系列报道。
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兴起,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在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中,为切实解决农民朋友在技术、管理、农资购买、产品销售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渭南市还探索出了“政府扶持,合作社搭台、企业经营、市场运行”的有效途径。
华县南沙村村民徐豪自豪地告诉我们,今年他栽种的两棚圣女果和迷人黄瓜已经挣到了6万元,加上下一季的西红柿,预计全年能净赚7.5万元。徐豪所在的村一共有733户农民加入了华县蔬菜专业合作社,他是其中一员。“合作社既帮我们种,又帮我们卖,对我们帮助很大。”徐豪说。就拿迷人黄瓜来说,去年的收购价每公斤4.3元,今年每公斤6.0元,多赚1.5元,合作社总是比小摊小贩收购的价格高。
合作社社长陈立夏告诉笔者,近几年他们县上通过专业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组织起来,进行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并进行统一销售。有了牌子,有了质量可靠的产品,价格自然就高了。今年,他们县生产的无公害蔬菜有36个品种进入西安市场,并与西安各大销售市场签订了长期供应合作协议,广大农民朋友打心眼里高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渭南市已建立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479家,较去年增加了461家,出资成员户1.9万户,出资额6.4亿元,吸纳会员20余万人。(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