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反腐倡廉五项制度三秦巡礼:村上有了“纪检委”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05 06:53

“村民监督委员会”,这个由澄城县罗家洼乡杨家陇村村民探索创造的“农村纪委组织”,如今开始在全省各市县推行。它不仅仅改变了村级监督机制薄弱的状况,更成为一条有效改善干群关系、化解农村纠纷的新渠道。

杨家陇村是一个有着1300多人口的村庄,2006年9月,我省第一个“村民监督委员会”在这里挂牌成立。当时,杨家陇村引进了一个麻纺厂,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给企业无偿提供土地使用权,并占用村上的老祠堂。很多村民不理解,认为村干部从中得到了好处。在村里当了30多年干部的村支书杨积淼等人便想到成立一个“村民监督委员会”,由村民监督两委会工作。

杨积淼:你要给群众办点好事情,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怎样让群众把这个事情弄清,当时我就想成立一个组织,给干部撑腰,就是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

“村民监督委员会”成立后,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经过5位德高望重的监委会成员入户宣传,村民们解开了心头的“疙瘩”,麻纺厂顺利落户杨家陇村,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也利用农闲去厂里务工。长年在厂子干活的

村民米亚玲告诉记者:在家门口一个月还能赚上个7、8百元到1千元钱。大家都说好。

“村民监督委员会”经过近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如今,已经形成一套规范完备的运行制度。一般是由每10户村民推选一个村民代表,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监委会委员,两委会班子成员和他们的直系亲属不能担任。

76岁的村民杨李奎老人:过去干部干什么,群众都不得知道。群众也管不了那些事情,现在有了监委会以后,现在村上,干部做什么事情,都有监委会监督呢,现在群众都很满意,都很放心。

澄城县委书记吴蟒成认为,党支部、村委会、村监会三驾“马车”运行后,群众对干部的猜疑少了,干部也感到轻松多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已成为沟通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和电子眼。

杨积淼:在我们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缓解我们农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的有效防腐济,使我们村干部的权利在阳光之下,更有效的运作。

目前,“村民监督委员会”正在我省各地迅速发展。截止2009年6月底,全省27367个自然村,已经有9507个村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金号网讯 (记者 徐刚)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