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渭南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工作综述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07 06:06
夏日的渭南,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在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紧紧围绕“弘扬孝义精神,坚持求真务实,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市”活动主题,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为重要内容,以解决“发展、民生、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基层发现问题,科学论证排查原因,结合实际拟定对策,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破解了发展难题,取得了扎实效果,为创新和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开门纳谏 广泛问计——突破口在调研中探寻

究竟什么是制约和影响我市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调研课题找得准不准,质量精不精,内容实不实,直接影响着大调研活动的展开。市委始终把“发展目的为人民,如何发展靠人民”摆在调研活动的首位,为此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征询意见活动,广泛问计于民。切实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议。

组织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三个为什么和三个做什么”(即“渭南历史文化底蕴深,观念落后为什么?渭南区位资源有优势,发展缓慢为什么?渭南农业发展有基础,农民不富为什么?我为争先进位做什么,我为招商引资做什么,我为农民增收做什么”)大讨论活动,引导全市党员领导干部重点在思想观念、发展理念上找差距,在工作作风、发展方法上寻原因,在理清思路、推动发展上下工夫,推动思想碰撞,启迪观念更新。

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头召开不同层次、各种类型的座谈会49次,广泛听取党外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行业、各领域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收集意见建议6251条。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向社会各界发放《献计献策征询意见函》,收集意见建议共12186条;在渭南党建网、渭南新闻网开设“献计献策”专栏,广泛征询网民意见建议,广大网民积极踊跃、热情参与,点击率达300多万次,网上留言15742条。网民和群众为学习实践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达350余条。

市直各党委积极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虚心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各县(市、区)也纷纷在党建网、政府网站分别开设“我为发展献良策”专栏,各单位主动在网上搜集与己有关的信息,认真抓好落实,做到每个议题有落实、有回声、有效果。 

同时,从去年10月份开始,市委派出5个调研组分赴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单位,深入到重点户、贫困户、联系户专题调研、征询意见;市委书记梁凤民、市长徐新荣同志带头深入机关、厂矿、农村和项目建设一线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其他市级领导也结合分管工作,积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特别是市级领导的重点调研课题,还综合了今年全市“两会”期间与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和提案。

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市委多次召开调研组工作人员以及专家教授参加的会议,对调研了解到的突出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梳理出干部群众认为影响和制约当前我市科学发展的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在全市领导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班期间,又组织对这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再讨论、再分析、再思考,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识。

领导干部点,服务对象提,各界人士帮,最后将影响和制约我市的突出问题概括为“三大问题九个方面”,即“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足,最重要的问题是环境不优,最关键的问题是作风不实”。“发展不足”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化程度低,城镇化水平低;“环境不优”主要表现为社会环境不优,民生环境不优,发展环境不优;“作风不实”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不新,宗旨意识不牢,管理监督不够。

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再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提炼,调研课题逐步确定。

联系实际 精选课题——对策在调研中谋划

“一定要把事关渭南发展大局的问题搞清楚”。市委书记梁凤民多次强调。

搞好调查研究是提高思想认识、找准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实际工作的牵引力、科学发展的链接点和服务群众的突破口,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从地方发展定位和部门职能特点出发,精心筛选调研课题。形成了涉及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农民增收、文化旅游产业等事关渭南发展的重大课题24个,各部门、专题调研组重点调研课题40个以及各参学单位自选的调研课题200个。

群雁高飞头雁领。调研中,市委书记梁凤民领题《关于推进渭南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调查与思考》,带头深入企业和联系点,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听真话,察实情,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情况新问题,听取对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渭南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具体情况后,梁书记列提纲谈思路,亲自改写调研报告。市长徐新荣领题《壮大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思考》,深入各县(市、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农村,召开县市领导座谈会,探索破解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和办法。市委副书记王晓明领题《强化农村党组织推进发展功能的调研》,其他市级领导也都结合分管工作,领题深入一线开展调研。

在市级领导的带动下,活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积极行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调研。他们有的吃住在基层,有的把调研会议开在基层,有的为了搞清问题几次下基层;有的组织讨论,集思广益;有的反复推敲,数易其稿;有的多次求证,充分论证,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各参学单位在调研结束后,组织人员汇总起草,会议研讨、反复修改,报领导审定等办法,形成了一批有数据、有分析、有见解、有措施的调研报告758篇,其中重点调研报告245篇。同时在全市评选出优秀调研报告46篇。于6月16日召开全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成果交流研讨会,表彰先进,交流成果,交流思想,为推动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出谋划策,为整改提高阶段提供科学依据。并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分析检查报告的重要内容、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制度成果,真正用于指导和促进工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突出实践 破解难题——科学发展在调研中推动

我市在“大调研”工作中,注重边调研边整改边进行成果转化。调研组明确提出了“突出解决问题、解决突出问题”的指导思想,要求通过调研在破解难题上实现新突破。特别是在“保民生,保增收,保稳定”及群众最急,最盼解决的问题上,条件成熟的,立马转化为调研成果,进行整改落实。各活动单位突出实践特色,着眼解决问题,把调研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思路,转化为方案、意见、办法、政策、规定,用于指导基层实践。使调研成果逐步转化为推动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具体决策,为整改落实提供科学依据。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大调研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实效,新气象。

市委、市政府把民生民利的改善放在了首位,先后实施了“十大”民生工程和“六大”农民增收工程。市纪委分八个组就如何“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市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这一主题,继续查漏补缺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市政府研究室围绕决策搞调研,搞好调研为决策这一主题,研判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市的影响,为市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市教育局提出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造渭南职教名城,制定出台职业学校贫困生助学办法和贷款办法,解决贫困生上职教难的问题,认真实施每生一年1500元的资助政策。市水务局针对我市水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污染严重、供需矛盾的现状,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长效投入机制,保障城乡水源,改善城乡居民用水水质。为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今年5月起至2010年7月31日,我市将用15个月时间拆除改造完城区划定区域内的燃煤锅炉,确保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市财政局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大财政对县域经济支持的力度和对“三农”补贴的力度,逐步提高县域经济和农业在全市的比重,补齐“短板”,促进协调发展。市城乡建设局千方百计扩大城市供水能力,提出了《关于加快中心城市供排水和供气体系建设的意见》,尽快修通涧峪水库至南水厂2.5公里的输水管道,充分挖掘现有自来水厂潜力,千方百计扩大城市供水能力。市规划局提出了《关于中心城市交通、供热、市场规划的意见》。市卫生局提出了《关于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现场会精神的意见》。

一系列调研成果的切实转化,使渭南科学发展的内在潜力和强劲动力被不断激发。科学发展,正铺就着渭南人民的幸福之路…… (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调研组)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