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渭南市党员干部警示教育读本《镜鉴》一书的编撰和印发,让广大读者深深的体会到了我市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易和带给我们的震撼。这本书以渭南境内发生的真实案例为内容,以法律条文和违纪违法条款为每个案例做注解,用身边的实事教育身边的人,其警示教育作用振聋发聩,又让广大读者深受教育的同时,接受了一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
“反腐败工作是关系人心向背,生死存亡的大事。我们就是要构建起思想反腐,制度反腐的立体网络,着眼于预防和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看到法律的尊严,看到惩处的利剑,看到构建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镜鉴》一书的编印,是我们在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的一种尝试,不断地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谈及《镜鉴》一书的编撰初衷,市纪委书记、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组长郝宗友对记者说。
高举反腐 “利剑”直指权利“原罪”
2008年6月,中纪委颁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年——2012年工作规划》,明确提出了经过今后5年时间的扎实工作,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本框架,缜密编织一张让人不能、不敢、不想,也不必腐败的“天网”,将中国“防腐”制度建设推上一个新高度。
根据中省的反腐败工作精神要求,渭南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办公室把党风廉政教育作为反腐败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积极构建党风廉政建设的大教育格局,《镜鉴》读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广大读者见面的。
按照市委的要求,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办公室策划、组织编撰了渭南市党员干部警示教育读本,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教育领导干部树立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工作态度,促进渭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市纪委副书记、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新亚说。
《镜鉴》编撰理事四个月凝聚许多执纪干部心血
在编撰过程中,郝宗友多次过问编撰进展情况,要求时间服从质量,不要急于赶稿。样书送去后,郝书记看得很仔细,并且亲笔为该书作了序,其中写道:该书代表着渭南市近十年来反腐倡廉查办案件的结晶和成果,凝聚着全市执法执纪部门多少同志的艰辛,是一本难得的警示教育读本!
编撰组成立后,市纪委副书记、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新亚向编撰组的同志提出了要编出一本有特点的警示教育读本。他还经常指导编撰工作,亲笔写了慰问信,对编撰组的辛苦工作表示慰问,并及时解决编撰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单位领导也非常重视,在材料搜集等方面给予了鼎力支持。《镜鉴》一书在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历时4个月,终于出炉了。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的人警示教育意义振聋发聩
为了做到立意深远,达到使大部分人受到教育的目的,编撰组同志可谓煞费苦心,在编撰工作开始前,就翻阅了近几年全国的一些反腐败类的书籍,汲取了一些书的特点,召开了六次编撰组会议,听取了与会领导和同志的建议,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初稿形成后,他们立即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断进行修改,从错别字到标点符号,从法纪条文到具体案例,从警示语到综合点评,从前言到后记,从书名到封面设计,都认真倾听学者意见,进行多次修改和校正,可谓九易其稿。
——书的结构独特新颖。该书采用“法律法规条文+案例介绍+警示语+综合点评”的形式。这种编撰方式达到了提醒,教育和启迪的作用,发人深省,达到触动灵魂的效果和作用。
——书的内容精选精编。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自1998年成立以来,全市执纪执法机关共查处起诉国家公职人员及农村基层干部案件8976起案件中,起初编撰组从中初选出200件,再用典型性、教育性、类型性的标准进行筛选确定了100件,继而用实刑和虚刑的尺子取掉一批虚刑案件,最后成为现在本书采纳的60个案件。
“我们通过编撰这本书,不但要杜绝领导干部‘权力意识’的腐败,更要让广大读者看到对权力腐败行为的坚决惩治和打击。”市纪委原正县级调研员,《镜鉴》读本的执行主编左玉仓开宗明义。
在学习中净化在净化中升华
《镜鉴》一书是市反腐败协调小组成立10年来,有序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一个缩影。作为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反面教材,一经问世,在社会上好评如潮,获得政界、学界、商界以及媒体等方面的高度肯定。
10月21日,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办公室召集《镜鉴》一书座谈会。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和与会代表纷纷就《镜鉴》发表感言。
市文联党组书记王全民感慨地说,《镜鉴》一书是对党员干部普及法律和党的知识的好教材,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的活教材,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录,尤其是此书让掌握实权和拥有实权的人受到了教育和警示,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利观、金钱观、美色观,守住原则和底线,不被社会所吞噬。
“此书堪称警示教育的一本难得力作,对于减少渭南此类案件的发生发挥了重要的教育预防作用。从教育和保护干部的目的出发,有效的贯彻落实了党员干部保护条例。达到创造良好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临渭区纪委副书记王东对记者说。
来自我市企业界的代表任明科深有感触:许多干部在受到党纪国法惩处的时候,悔恨地说自己当时没有学习,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但是,在出事前,他自己高高在上,认为自己可以不受任何约束,所以抓住日常的违法违纪知识教育很关键,也是提高国家公职人员的素养和道德所必须的,而《镜鉴》正是一本为党员干部提供学习提高素养的活教材。
我市教育文化系统的干部则表示,他们计划将此书列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读本,为青少年上一堂生动的法律课。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各县(市、区)对《镜鉴》一书的发放工作非常重视,他们纷纷拓展渠道,力争让《镜鉴》一书与越来越多的群众见面。华县、韩城等县市组织机构,安排专人专车送到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临渭区和合阳县还结合《镜鉴》读本的发放工作,召开了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通报今年查处的大案要案,开展谈“《镜鉴》、促廉政”警示教育专题活动,让《镜鉴》一书很快入脑入心。(渭南日报 记者 李小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