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前期调研工作中,面对金融危机对农民增收产生的影响和冲击,针对发展不快、不优和干部作风方面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结合占绝大多数的三、四类后进村缺技术、缺信息、缺资金的实际,渭南市委决定把农村党组织升级晋档作为全市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全市一盘棋,统筹各方力量各种方式抽调、选派5020名优秀年青干部到2300多个困难大、矛盾多、经济发展慢的三、四类村,把优质的组织资源配置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多措并举让它迅速转化为发展资源。
渭南市委在市直部门部署开展帮扶城区南塬贫困村,要求以农民增收为重点,采取“部门包联、干部驻村、目标管理、两年不变”的方式,建立城乡帮扶机制,推进城区南塬贫困村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市直79个部门,选派106名驻村干部,进驻79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子帮扶。5月22日,召开南塬帮扶工作推进会,对帮扶工作经验进行交流,对帮扶工作成果进行展示。通过半年多的帮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包联部门先后协调资金1200多万元,帮助帮扶村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改善了道路、水利等设施,美化了村容村貌,帮扶工作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年初,渭南市委要求选派乡镇干部,进驻全市三、四类村任职,每村派驻1—2名。驻村帮扶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村级党组织的“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目标,抓好班子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共选派了3083名县乡机关干部进驻2306个后进村帮助工作,其中9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1609人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1465人担任村主任助理。驻村工作以来,涌现了一些带领群众创业创收的先进典型。澄城县罗家洼乡西永固村驻村干部王崇孝带领驻村群众发展生猪养殖,使该村生猪养殖形成规模,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华县大明镇副镇长兼大明村支部书记同鹏涛驻村以后,健全了大明村“两委”班子,并积极帮助该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烤烟种植,并协调争取20多万元改善了该村的巷道基础设施,村上工作很快由乱到治。
他们积极整合组织、宣传、文化、卫生、公安、财政、农业、扶贫等部门的力量,将十百千万示范活动与“三级联创”、“旗帜工程”活动紧密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部署,加强分类指导。对于基础条件好,进入或有望进入一类的村,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促其再上新台阶,做好示范;对于发展潜力较大、某些方面薄弱,居于中间状态的二、三类村,加强重点指导扶持,促其尽快升级晋档;对于基础薄弱、后进的村级党组织,因村施治,采取县级领导干部包抓、下派干部驻村指导、县村部门结对帮扶、强弱村结对帮扶、政策项目扶持等针对性措施,促使其尽快进步。韩城市还利用属地非公企业多的优势,实行非公企业帮扶带动三、四类村的办法,促进三、四类村升级晋档。
他们每年对“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考核一次,对考核打分排名前10位的乡(镇),授予“科学发展示范乡镇”奖牌,并奖励5万元;对达到一类村或进位幅度较大且接近一类村考核指标前50名的村,授予“科学发展示范村”奖牌;对致富产业规模大、领富带动群体广,家族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党员,授予“渭南市党员创业致富先锋”奖牌;对经过结对帮扶,家庭有致富项目、收入有稳定来源,人均纯收入达到本县 (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农户,授予“渭南市农民创业致富进步奖”奖牌。每年将在市级新闻媒体上对各县(市、区)、乡(镇)组织开展农村党组织十百千万示范活动的打分排名情况以及打分排名前300名和后100名的村党组织进行通报。同时,严格按照省上关于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的奖惩措施,对后进的县、乡党委书记实行诫勉谈话、组织调整等。8月19日,在澄城县召开了全市农村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推进会,现场参观学习,交流工作经验,对升级晋档活动再提要求、再压担子、再次推进。(陕西日报 记者 王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