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访渭南市委书记梁凤民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2-28 09:51

秦东今年的大雪,好象比往年来得更早。吃早饭的时候,渭南市委书记梁凤民一把抓了三个蒸馍,一个都愁能否吃完的我有点吃惊:能吃完么?
  梁凤民在饭桌上这样回答我:“你小心吃的少了跟不上队伍,下一顿还不知道在哪吃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我们上了路。记者驻渭南多年还没听到一位书记一上任就说:“渭南受三门峡库区的影响,经济发展有滞后的一面,同时,发展的潜力空间更大。”像吃早点一样,记者对梁凤民、徐新荣同志的一些做法及魄力根本没想到。谈话间,梁凤民说了一个惊人的数字:今后几年,没有两千亿的投资,渭南的超前,或跨越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投资2000亿元,不是做梦吧?渭南2007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不足150亿元,一个市委书记此言一出,不少渭南干部、市民还以为是在做广告。
  此话引起了记者翻资料。事实是:梁凤民、徐新荣上任时,渭南一年固定资产投资100多亿元,他们上任第一年,也就是2008年,明确提出,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入必须达到300亿元以上,结果实现了。第二年也就是2009年,已经让渭南干部群众刮目相看。甚至还有些干部有点自满情绪刚要松口气的时候,去年10月梁凤民、徐新荣就给各县下了硬指标:2009年,渭南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必须达到600亿元!结果,就凭梁凤民早点能吃三个馍,市长徐新荣一年时间满头白发,每个客商招见,个个项目督战,能干成的干部公选、干不成的干部靠边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2009年11月4日全市600亿元任务提前完成。明年从各县市准备项目看,800亿元稳中有升。800+600+300,再加一点,2000亿元,渭南可以轻松拿下。
  梁凤民、徐新荣这届市委、市政府班子,在人大、政协及渭南各级党委、部门同志支持努力下,惊人的事不只投资,还有收益。如今投资翻番后财政收入增长近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7%,这可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的确让渭南人没有想到。
  让渭南人还没有想到的是,渭南扎实开展了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一年间,实施中心城市建设项目75个,总投资40亿元。坚持政府投资、公开招标、企业实施、群众参与,大力度实施秦岭北麓绿化和“大树进城”工程,累计投资2.9亿元,完成秦岭北麓绿化4.37万亩,新增城市绿地4300多亩,城市面貌显著改善。
  还有,渭南深入开展了华山5A景区创建活动,成功举办了国际仓颉文化旅游节,承办了2009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华山仙峪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全市旅游收入增长29.31%。
  更让渭南人想不到的是:新一届班子征求民意时,市民呼声较大的是,一个上学,一个就医。市民希望这届班子任职几年能够新建一个高中,建一个差不多的医院,结果,2009年民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0.3亿元,其中财政投入31.4亿元,占到了全市财政总支出的三分之一。一年时间投资3亿元的城区3所中小学校建成投用,投资4.5亿元设施一流的市中心医院正在加紧建设,规划5.2平方公里的渭南职业教育园现已有8所学校确定入驻;“蛋奶工程”共有526所学校21.6万名学生受益;已婚育龄妇女疾病普查治疗工作全面开展,并逐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新建保障性住房56万平方米,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率先在全省实行经济适用房货币直补政策。
  说起渭南的成就,市民满意。但梁凤民、徐新荣并不满意,他们向省委明确表态:渭南存在的问题不少,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后劲不足是渭南最大的实际;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还较为粗放;城镇化发展滞后,城乡贫困人口还比较多,农民持续增收的后劲不足;作为全省的移民大市、兵员大市、防汛和安全生产的重点市,安全稳定的压力依然较大,和谐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这些都需要加大力度努力改进。提前两个月,他们又自加压力,明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10亿元、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60亿元、增长43.3%;财政总收入达到76亿元,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亿元,增长1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4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450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500元以上,增长17%;万元GDP能耗下降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以内。
  有个诗人说过,没有比头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渭南几大班子正自加压力,给自己树一座山,然后不遗余力地用脚快爬,以创建诗、画一般的东秦渭南!(陕西日报 记者 王忠杰)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