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注定是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年。对于政府来说,它既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又是促使经济稳步前进的重要时刻,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年末接受记者访问时曾明确表示,如果刺激经济的政策过早退出,我们的努力可能前功尽弃。
对于老百姓来说:追求幸福仍是最朴实的诉求。在政府大力投入民生的措施下,2010年既是人们希望中的“民生年”,却又有着通货膨胀,房价、医药价、教育费用持续上涨的种种担忧。
2010年,我们到底去向何方?刚刚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为全省今年的发展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新年伊始,陕西日报邀请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五市市长,共同解读2010年经济发展走势。
渭南:走工业化城镇化之路
——访渭南市市长徐新荣

记者: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个年头,您认为渭南当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什么?
徐新荣:说到渭南2010年的发展,我和渭南市的各级官员既迫切希望渭南能发展得更好更快,同时又很谨慎,毕竟现实是渭南人口多底子薄,近年来虽然保持了高速增长,2009年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4.5%左右,但经济总量不大。渭南工业基础差,城镇化滞后,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是渭南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这既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为顺利开启“十二五”规划打下基础。
记者:您认为渭南在2010年将保持怎样的一种发展速度?
徐新荣:目前全省各个地市都在争先进位,面对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我们必须自我加压,负重爬坡,加快发展,奋勇赶超,2010年我们仍将目标定为15%,生产总值将达到710亿元。
记者:这些数字为渭南2010年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渭南将从哪几个方面重点突破?
徐新荣:基于渭南的发展实际,我们将着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战略,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推进项目建设,增加群众收入,实现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记者:工业是拉动一个城市发展的强力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调结构,促发展,渭南将如何协调发展与调整的关系?
徐新荣:在我们新型工业化战略中,调整产业结构是非常突出的特征。目前我们已经初步确定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80个,年度计划投资520亿元左右,较上年增加100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要达到200亿元,增长20%。集中抓好澄城拓日新能源、中联重科渭南工业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制造、蒲城68万吨烯烃、龙钢技改、韩城500万吨焦化等25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实施。
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将大大提升渭南的高科技和新兴产业,对壮大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和涉农加工等优势渭南产业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2010年我们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现在的351户增加到500户,工业增加值达到275亿元,增长17%。
记者:在您看来,如何衡量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进步?2010年,渭南将在哪些方面促使人们生活更加和谐、幸福?
徐新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我们实施城镇化战略,就是要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2010年我们将以建设关中最适宜人居生态城市为目标,实施中心城市建设项目112个,年度投资73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坚持“大树进城”,提高绿化水平。同时分区域分层次全面实施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县城和小城镇规划修编,改革现行宅基地划拨方式,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使城镇人口达到60万人。
记者:对于生活贫困、低收入人群,渭南会不会在2010年加大投入力度?
徐新荣:民生的投入肯定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大。2010年我们将持续抓好十大民生工程,实现“蛋奶工程”全覆盖,深入推进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和疾病防治工作,着力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于低收入人群,我们会深入调查摸底,用两到三年时间,集中解决采煤沉陷区和山区易滑坡地段农民危房危窑以及教师、乡镇干部无房户问题。
记者:除了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渭南还会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徐新荣:“三农”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2010年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我们将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畜牧、林果、蔬菜和粮食等四大产业,大力引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农民工创业园,引导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大力增加农民收入。
除此之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也是渭南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创新旅游经营机制。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关中东部精品旅游线路。(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