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投资,是当前渭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主线,我市扭住投资不放松,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多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居全省第一。600亿元投资换来的是: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有序进展,工业园区生机盎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节节攀升。今年,市委又提出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0亿元、增长43%以上的预期目标,要求只能超、不能少,要向900亿元奋进。这样的高目标、高要求,体现了市委力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一个西部地区欠发达的城市,长期以来,受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城镇化发展缓慢等因素制约,发展不足、发展不快是渭南经济面临的最大困境,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和出口的作用有限。老百姓口袋里缺钱,内销自然不旺;没有重大、特色的新型工业支持,出口便受制约。在这种情形下,投资无疑成为拉动经济的有效手段。依靠投资的拉动,可以壮大我市工业产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而启动出口和消费,开创“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投资对渭南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扩大投资仍是今年渭南经济工作的重点。
努力扩大投资,要把重点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上。投资结构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面对当前形势,我们要通过投资发展壮大地方工业,推动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民增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在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传统产业的同时,要重视新型能源、科技、环保和现代化服务产业的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要依靠投资,配合出台财政、税收、土地等扶持政策,狠下工夫打造一批大型重点出口企业,让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在我市成为现实。
努力扩大投资,要把方向对准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各级各部门要围绕这个目标,以加快投资为关键,推进城镇化,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做强中心城市,做大县镇建设;要高度注重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保的覆盖面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要让投资带动效应显现于消费领域,让老百姓有钱消费,敢于消费。
努力扩大投资,要不失时机地争取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我们要继续抓住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省新增投资规模的重大机遇,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增势;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要出台和落实相关政策,积极引导民间投资,鼓励投资创业,挖掘民间投资的潜力。
投资是渭南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让我们统一思想、团结一心,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更好地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全力以赴,实现今年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渭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