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渭南 渭河将成“城中河”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1-28 02:52

本次省人代会上,省长袁纯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后要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重点城市建设为引领,加快全省城镇化进程。要进一步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支持宝鸡、渭南、铜川扩大城市规模,编制完成杨凌次核心城市规划,加快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关中城市群体系。”

昨日,本报记者在省人代会上分别采访了宝鸡、渭南、铜川三个代表团。按照规划,宝鸡今后将成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渭南市区人口将超80万;铜川除了扩大城市规模,还要和西安通公交、同区号。有关人士称,这次扩城,关中城市群呈现出“组团突击”的特点,今后,“关中-天水经济区”将以“西咸一体化”为核心,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亮点,整合区内丰富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产业资源,推动西部大开发下一个十年的发展。

宝鸡、渭南、铜川扩大城市规模,“西咸一体化”进程加快,为整个关中城市群的崛起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宝鸡、渭南、铜川三市将与西安、咸阳两市一起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着关中城市群的建设。这一发展规划,也必将给整个关中的百姓带来很多生活上的新变化。

一般来说,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为特大城市,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香港、台北等57个特大城市。(华商报 记者王晓亮)

渭南 渭河将成“城中河”

5年后城区将延展至渭河以北

号称“陕西粮仓”的渭南市,是陕西的“东大门”。因地处“渭河以南”而得名,截至2007年底,渭南市区建成面积达38.2平方公里,人口36.8万人。

2008年4月,渭南市委托北京清华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一幅未来十年的城市远景即将展现。

农业大市将现城市化味道

城市定位:秦晋豫黄河三角区区域中心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东翼新兴工业城市,具有关中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

城市特色:华夏之根,文史之源;民俗之都、宜居之城。

按照规划,十年后,渭南将在现有中心区、高新区的基础上,再向北、向东扩展,形成经开区组团和华州组团两个新建设区域。

中心区组团打造市级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交通枢纽,综合型居住社区。高新区组团打造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文教科研基地、体育中心和综合型居住社区。经开区组团打造市域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现代制造业和商贸物流基地、文化交流中心、职业培训中心、休闲度假基地。华州组团:市域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有色金属冶炼和深加工基地、组团级综合服务职能。

城市空间结构将形成“四轴两带多中心”的格局。“四轴”是指沿乐天大街和东风大街形成的两条东西向城市发展轴和沿仓程路、民生路形成的两条南北向城市发展轴。“两带”是指南塬生态保育带和沿渭河生态景观带。“多中心”的城市公共中心体系,包括市级中心和各组团、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形成分级服务设施体系。

面积扩倍容纳80万市民

按照这幅图景,未来5年后,渭河将成为渭南的“城中河”。因为城区将延展至渭河以北;十年后,主城区将北至西安大环线,东至黄渭高速,南至西潼高速南线,渭河以南西至零河、渭河以北西至渭南行政边界,面积约278平方公里。城区面积将是现在建成区域面积的1倍。

主城区人口2015年约为56-60万人,2020年约为75-80万人。远景规划百万人口大城市。

城市宜居 人均住房达小康

生态绿化。2020年,规划建成区内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5%、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每人11平方米。规划新增11个全市性综合公园,8个区域性公园,5个专类公园。到2020年,公园绿地为700.33公顷,绿化率达到11.13%。以渭河和南塬为重点划定城市绿线。

-人均住房。实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小康水平,即达到人均建筑面积30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到100%。规划7个居住片区,更加适合人居。

-设置市级文化中心包括博物馆、文化宫、剧院等设施。规划建设市级体育中心;在中心区北部配置一所市级综合医院,在高新区组团和经开区组团配建相应规模的综合性医院;规划建设渭南职业教育园区。

-公共交通。公交车辆发展规模近期达到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中远期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规划期末,公共停车位供应量需达到2.0-2.5万个左右(其中主城区达到1.7-2.4万个左右)。

新规划多个客运站方便出行

中心城区建成后,市民对外交通,将依托已经成熟的铁路、公路网。铁路主要有陇海铁路、西南铁路、在建的西郑高铁以及若干专用线。公路主要有西潼高速、黄渭高速、关中环线及联系线、国道108、国道310、西安大环线以及南部的渭花、渭崇公路。

主城区城内交通将发展混合式道路网系统。因为跨越渭河,经开区组团与中心区组团通过3座桥梁联系,经开区组团与华州组团通过2座桥梁联系;华州组团和中心区组团通过1条主干路和国道310联系。

中心区组团规划形成3个公路客运站;经开区组团规划一座汽车客运站,靠近城市出入口布置;高新区组团规划建设1个公路客运站;华州组团规划建设南北2个公路客运站。

中心城区防百年一遇洪水

对渭南来说,2003年8月渭南特大洪水的记忆犹在,防洪是永恒的主题。按规划,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远期为100年一遇;渭河、沋河、零河近期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远期渭河新建、改建、扩建的堤防工程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石堤河、太平峪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南塬洪水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

加强渭河堤防工程,进行加高培厚,渭河防洪堤最小堤距按1500米控制。结合东湖湿地文化公园和西海民俗公园,建设蓄滞洪区。(华商报 记者孙洪伟)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