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亿元巨额大礼包年前已分发到困难群众手中。
2月23日,记者从渭南市民政局获悉,为让全市困难群众过上一个充实温馨的春节,全市各级共下拨各类救助资金达1.1亿元,全部用于春节期间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其中包括群众最为关心的低保金、冬季取暖费、春节过节费等。
书记市长过年不忘贫困户
2009年11月10日,突如其来的大雪一夜之间覆盖了秦东大地。持续三天的降雪,使渭南的设施农业损失惨重,畜牧业遭受重创,也使困难群众的生活雪上加霜。临渭区下吉镇西关村11岁小姑娘张宝珠,因父母离异家庭破裂,长期在渭南流浪。此事经一家网络媒体报道后,11月14日,市委书记梁凤民批示:“应给予救助,我捐600元以表心意。同时,会同教育部门把孩子上学问题解决好,并把家庭情况调查清楚。”12月17日,当得知张宝珠的全家已享受农村低保、孩子已随生母在甘泉县上学时,他非常欣慰,又批示市民政局要继续追踪关怀,及时给予帮助。
群众反映的生活困难问题,也时刻牵动着市长徐新荣的心。大荔县平民乡鲁安村村民景李菲,因意外造成头部大面积烧伤、双手致残,生命垂危。当徐新荣闻知她家无力承担巨额医疗费用,打算放弃治疗时,当即指示市民政局给予医疗救助。当她的父亲接到5000元救助金时,激动得老泪纵横,久久说不出话来。
2010年元月11日,渭南市委办、政府办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做好春节期间的困难群众走访慰问工作。从2月1日至6日,市委书记梁凤民、市长徐新荣等四大班子领导,冒着严寒分赴11个县市区,走村入户上门慰问城乡困难群众126户,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价值50余万元,帮助群众解决问题63件。
千名民政干部送温暖
群众的需求就是民政工作的方向。从元月18日开始,渭南市民政系统抽调市县乡三级民政干部1060人,以困难群体生活得到保障为要求,以“进千家门、访千家情、送千家暖、解千家难”为主题,开展了为期20天的拉网式排查、慰问活动。
元月29日,市民政局局长田继东来到他包联的富平县慰问,他走进杜村镇尖角村低保户陈中山家时,看到双目失明的陈中山与86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他双手送上300元慰问金和米面油等慰问品,又走进灶房、揭缸看仓,上到炕头、摸探被褥,查看低保证、核对低保金,详细询问生活困难。当田继东看到县民政局资助2万元、村组包建的新建两间住房宽敞明亮,窗户却是塑料钉封的,马上指定专人,当天负责换上玻璃、送来电热毯,保证不着寒生病。象这样的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各慰问组集中解决了83件,深受民政对象欢迎。回来后,田继东翻出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今年他三次参加渭南广播电台“环境热线”栏目打进电话的11个困难群众姓名、电话,要求局办公室一一联系,查问困难是否给予解决,并限定一周内由有关科室负责,节前全部落实到位。
这次活动共慰问困难群众4800户,送去慰问金144万元,面粉12万公斤,食用油2.4万公斤,大米4.8万公斤。
特困群体吃饱穿暖过大年
春节前,强降温天气给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切实做好渭南市区街头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工作,市救助站开展了开放式救助活动,站内24小时值班值守、随时接收上门求助,站外实行分片包干,主动出站救助。春节期间,共有125名寻亲不遇、务工不着、离家出走等原因及陷入困境、居无定所、流落街头的人员得到了必要的饮食、御寒衣被、临时避寒等救助,维护了街头生活无着人员的基本权益,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据渭南市民政局统计,2009年全市用于社会救助的资金达到5.91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共救助城乡困难群众81万人次。仅春节前全市民政系统下拨的各类救助资金达到1.14亿元,其中为9.7万名城市低保对象和27.3万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取暖补助、过节费3376万元;为4351名农村五保户对象发放取暖费、过节费87万元;为缓解困难家庭因病无钱医治问题,下拨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819万元;为解决20万名受灾群众冬令及春节期间生活困难,下拨救灾资金4069万元。(陕西日报 记者 王忠杰 卢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