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成荫,碧水微澜,蜿蜒走廊,鸟语花香……如今的湭河公园无时不在向市民诉说着传奇的变化,这改变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灵动而富有生机。
我市曾多次酝酿治理湭河污染问题,但皆因投资大、拆迁难而搁置。2008年5月,湭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先期投资10多亿元,50个排污口全部截污,清澈的河水蜿蜒而下,拦河建坝形成的水面与滨河大道、西潼高速交相辉映,防洪标准也从2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随着湭河生态环境的改善,其开发价值骤然提升,鳞次栉比的高楼在河道两岸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当年秋季,南塬绿化工程如期实施。南塬绿化一直是我市城市生态治理的难点,也是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和塬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点工程,被市委、市政府列入“三创”活动的重点工程。
据测算,按照机关植树的模式,南塬绿化建设周期至少在5年以上,共需资金6000万元。为此,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采取招投标制形式对27个作业区的15个标段进行公开招标,确定11家具有三级以上绿化资质的绿化公司承担南塬绿化任务。通过此举,节约财政资金2000多万元,同时,为大树进城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截至2009年底,栽植侧柏、油松、中槐、女贞等各类大规格苗木45万株,核桃、花椒、柿子等经济林2.8万亩。昔日的荒坡地披上层层翠绿。
过去的5年,我市坚持“大水、大绿、大空间”的生态人文理念,先后实施“大树进城”,“三拆植绿”,累计栽植大树40余万株,新增城市绿地5000多亩。仓程路、渭清路建成绿色长廊,南部台塬初现生态屏障。朝阳公园建成开放,湭河公园蓄水扩绿,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场所。中心城市创国卫去年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鉴定,跻身“省级卫生城市”。
实施民生工程是提高民生水平的保障。去年8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在全市实施蛋奶工程,并于8月27日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小学生蛋奶工程的紧急通知》,决定从秋季开学起实施蛋奶工程。为了确保蛋奶工程的顺利开展,我市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再普及”的工作思路,从9月1日上午开始在全市54所中小学校进行试点,首批48950名学生每天早餐免费食用一袋纯奶和一个鸡蛋。
2009年新学年伊始,我市首批54所中小学校开始实施“蛋奶工程”,每人每天将补助2元,以实物形式即一个鸡蛋、一袋牛奶直接配发到学生手中。在实施的54所寄宿生中,有近乎三分之一的农村学生都存在清晨不吃早餐的习惯,农村学生的早餐形式甚至更为单一,咸菜夹馍、干饼子等,极少有学生一天能吃到鸡蛋和奶制品。
为了使学生吃上干净卫生安全的营养早餐,各县学校除将鸡蛋供应列入法律责任合同之外,还加强了蛋奶的配送监督检查机制,做到不符合质量的蛋奶不出厂、不销售、不进校、不食用。市教育、药监等部门对蛋奶生产、采供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各校都建立了蛋奶保管室,要求室内必须达到通风干燥、防潮、防鼠、防盗、防污染、防霉变等要求。为了确保学生“喝纯奶”、“吃鲜蛋”,学校每日供应的蛋奶必须留样三天,确定学生无异常反应后取样。校长为该校蛋奶工程第一责任人,主管人员和班主任是直接责任人,责任追究办法的明确保证了蛋奶的质量安全。
蛋奶工程实施后,明显改善了农村寄宿学生以及城镇周边学生的早餐习惯,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无不在心里感谢这项工程带给人们的最大实惠。
这是一幅幅由民心工程绘就的精美“民生画卷”,彰显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渭南日报 记者 云 丹 实习生 杜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