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大荔县规范中提升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记述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6-11 05:13

                                                                                           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系列报道之三

清风拂乡村 同州万象新
——大荔县规范中提升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记述

从生产大队到村民委员会,从任命“村官”到直接选举,从村务公开到村民监督……在构成农村工作三大乐章的农村、农业、农民生活中,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一路风雨兼程,深深扎根于农村广袤大地上,已从一棵稚嫩的小草,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

黄、洛、渭三河环绕的大荔县,72万人口中,农村人口57万,占全县人口的80%,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移民大县。近年来,随着大荔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农村合疗、退耕还林、粮食直补、两免一补、移民后扶等强农惠民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村经济发展异常活跃,但原有的基层村务监督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和谐稳定。面对新的形势,大荔县在新农村建设中,重点就村务公开、民主议事、村民自治等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新华社记者曾以《一个中国村庄的30载“民主自治进程”》为题刊发长篇通讯,报道了大荔县城关镇畅家村加强村务民主建设的经验。

省纪委常委、监察厅副厅长贠军(中)到步昌乡步二村检查指导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

2006年以来,大荔县纪委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以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建设五项制度为主线,以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为重点,扎实培训促提高,强化监督求实效,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在规范运行中深入推进。截至今年5月底,全县415个行政村已有403个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达到总数的97%。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普遍建立,有力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与发展。大荔县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开展也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关注,先后有安康、榆林、咸阳三个地市8个县150余人来大荔学习交流。

深化认识 全面推进

作为农业大县,“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大荔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量大面广,群众关注。陕西省“五项制度”培训会议和渭南市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交流座谈会后,大荔县纪委认真研究,及时向县委作了汇报。按照“县委是关键,乡镇是重点,村级是主体”的思路,通过“一统三制”全面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一统”,即充分发挥县委统揽全局的作用,在抓点示范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县普遍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成立了指导协调小组,全面负责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建立推广、组织协调、督查推动等工作。召开了全县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推进会,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做动员、县纪委全面部署安排,要求做到“三制”:实行包联责任制,建立了县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包乡抓村责任制,要求各包联领导要深入乡、村,指导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并开展行之有效地监督工作;实行宣传协作制,通过大荔电视台、大荔党建网、大荔政府网、同州清风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简报》、《大荔纪检监察简报》等媒体,全方位宣传,营造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浓厚氛围;实行分级负责制,各乡镇也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门会议,落实责任,切实抓好落实。同时,通过召开动员会、培训会,采取听广播、刷标语、挂横幅、出板报等宣传方式,把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目的讲清、意义阐明,使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家喻户晓,形成共识共动。

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建立,促进了乡村各项建设,市委书记梁凤民在时任县委书记王春阳,县长孙云峰陪同下,调研许庄镇许庄村企业生产情况。

选好班子 强化培训

在选准配好监委会班子过程中,大荔县认真按照省市文件规定,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从委员会主任、委员的任职条件,产生程序和选举办法以及主任、委员的权限职责都做了明确详细的界定。同时坚持“严把三个关口,解决四个问题”。“严把三个关口”:一是把好任职条件关,明确规定候选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二是把好候选人公示关,采用公推公选的办法,把民意集中的人列为候选人,由村党支部进行资格审查,在群众中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乡镇党委、纪委备案;三是把好选举程序关,使选举工作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解决四个问题”:即在监委会成员培训过程中,一是解决“监督意识不强”的问题,引导监委会成员清醒地认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和谐稳定面临的形势,增强监督的责任感;二是解决“依靠什么监督”的问题,指导监委会成员以群众为坚实后盾,知民情、听民声,心系群众,依靠群众,发挥好“下情上达”的“群众代言人”作用;三是解决“监督什么”的问题,组织县级相关部门,分三期对全县1185名监委会成员就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职责、权限、工作制度及党在农村的大政方针、支农惠农政策、农村“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管理、涉农项目资金和常用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了集中培训。各乡(镇)也结合各自实际,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及监委会成员进行了相应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明晰了监委会的职责权限,明确了监委会与“两委”会的关系。通过培训,增强了监委会成员的监督意识,提高了监督能力。户家乡西坊村监委会对投资21.6万元的村文化广场建设,从施工协议的签订到原材料的质量、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每个环节进行了全程跟踪监督,并向群众公布了预决算结果,节约资金0.6万元。四是解决“怎么监督”的问题,促使监委会成员做到位不越位、添力不添乱,做到敢于监督又善于监督、监督他人也接受监督,为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渭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郝宗友在伯士乡平罗村调研时,察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资料。

健全制度 规范运作

村民监督委员会是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群众性民主监督组织,在建立过程中程序公开,要求严格。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县纪委能抓住关键环节,确保工作规范运作。从试点开始,县纪委就坚持实际、实用、可操作的原则,不断完善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管理制度,修订工作流程等相关制度。各乡镇村也立足实际,根据各自不同特点对上级的要求进一步充实完善。在对监委会管理中该县做到了“八有五统一”,“八有”是管理有组织,办公有场所,对外有牌子,工作有制度,运行有程序,监审有章子,活动有记载,监督有实效。“五统一”即:统一制作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标志牌,统一刻制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公章,统一制作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统一印制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流程,统一发放了《村民监督委员会会议记录本》、《村民监督委员会列席两委会会议记录本》、《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事项记事本》。在工作开展中,县上通过建点示范、组织观摩,交流总结等形式,不断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做到了监委会参加乡村工作会议制度化。各乡镇要求村两委会负责人参加的会议,都按照规定通知监委会主任列席,村上的两委会工作会议监委会成员更是必须参加,确保监委会对乡村工作知晓。形成了乡镇纪委月例会制度化。今年以来,各乡镇纪委都能按照“质量效果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按时召开监委会主任月例会,在会上交流经验,总结成绩,安排下月重点工作,同时组织各村监委会主任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季度巡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达到了监委会的监督工作制度化。监委会对村上财务审核实行“三审两签一盖章”制度,保证农村三资安全。同时与“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相结合、与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村上其他重点工作相结合,扩大了监督渠道和监督层面,变以往的事后监督为现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使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了监委会管理奖惩制度。对监委会工作推行年终考核机制,奖优罚劣,确保监委会充满活力。

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李军政带领纪委班子成员深入伯士乡平罗村调研示范点工作。

抓点示范 增强实效

“只要把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摆在提高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农村的战略高度,认识才能提高,工作才能进一步深入。”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军政把他在动员大会上讲的,变成工作中的实际行动,先后深入户家乡、伯士乡等10多个乡镇,坚持抓点示范,形成成功经验后,在全县普遍推广。伯士乡试行月例会制度以后,全乡13个村监委会主任在例会上相互交流,比超赶帮,工作热情大幅度提高,监督意识明显增强。针对各村民小组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实际情况,县纪委在朝邑镇大二村试行设立村民小组监督员,更加灵活的开展监督工作,使监督工作延伸到村务工作的方方面面,村组的角角落落。今年在抓点示范中,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全县26个乡镇的32个示范村设立“民情箱”,更加广泛地收集民意,截至5月20日,共收集民情民意200余条,其中有160余条内容涉及村上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宅基地审批、土地发包、村上经济发展等村级重大事项。渭南市开展村民监督委员会质量效果提升年活动后,县纪委确定了“宣传深化、制度健全、运作规范、措施落实、成效明显”的工作目标。随后,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村民监督委员会质量效果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县26个乡镇将村民监督委员会科学分类建档,按照“八有五统一”的要求,将已建立的监委会分为一类、二类、三类村,按照抓提升、促规范、求实效 的原则,扎实开展村民监督委员会质量效果提升年活动,使全县二类、三类村民监督委员会都能晋档升级,达到“一类村争先创优、二类村升级晋档、三类村规范达标”。6月底以前,实现全县41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一类村占总数的40%以上,二类村占总数的50%以上,三类村占总数的10%以下。

县上举办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培训,推进工作开展。

强化督查 全力推动

在村民监督委员会质量效果提升年活动中,大荔坚持用“五查并举”全力推动工作开展。今年年初,县纪委将全县26个乡镇、415个行政村分为8个片区,由8名班子成员每人各包联3到4个乡镇,开展调研督查工作,做到五查:全面检查。定期到乡村两级开展督促检查,重点检查村务监督记录情况,村务、财务公开情况,“三委”会工作配合情况,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运行情况;重点抽查。对村级党务、村务、财务管理、财务公开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立即通知乡镇党委、纪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限期整改。特别是督促落实了监委会成员的相关待遇,支持监委会成员放手、放胆开展工作;相互评查。每季度分片组织监委会成员开展观摩活动,组织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评议,对学习观摩过程中普遍认为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制度化,在全县推广,推动整体工作;跟踪督查。对检查中发现工作不力和存在突出问题的乡村,进行“黄牌警示”,同时要求乡镇党委纪委制定可行的方案,帮其出谋划策,促其迎头赶上,最后由县纪委回访和督查,对问题整改不到位的,直接追究党委和纪委的责任;调研促查。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征询干部群众对村务监督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有效提高了村务监督工作的质量,推动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深入开展。

安康市石泉县纪委工作组到大荔户家乡西坊村考察学习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

阳光村务 彰显生机

以村民为主体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促进了农村基层的和谐与发展,深受干部群众欢迎。监委会在当好“监督员”的同时,还当好了“党的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文明新风倡导员、农村发展议事员”。

在抓试点规范中,县纪委领导参加户家乡西坊村村民监督委员会选举,指导工作开展。

有效预防了农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2005年到2006年2年期间,大荔县纪委监察局查处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案件分别占到全县案件的50%和40%,受各类党政纪处分101人,其中农村党员干部44人,占受处分人数的44%。司法机关共立案查处农村村组干部违法案件8起7人次,涉案金额高达20余万元。2007年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普遍建立以来,大荔县农村村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下降80%,村民监督委员会成为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的一道“防火墙”。

伯士乡纪委组织召开监委会月例会,规范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

确保了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一直是监委会的一个监督重点。2009年以来,大荔县村民监督委员共监督涉农建设项目8大类120项,涉及资金1600多万元;监督落实支农惠农资金1.8亿元;节约资金70余万元。今年3月份,八鱼乡伴道村村民监督委员会针对村上有些村民反映小麦粮食直补面积不实的问题,监委会主任卓丙全带领另外两名监委会委员一户一户进行测量,对村上256户的1949.8亩小麦面积进行了重新核量,然后逐户签字在村上公示,保证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歩昌乡步二村由于班子不民主、账务不公开、干群矛盾突出,是个人人头痛的后进村,村上村民监督委员会成立后,对村务决策、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先后监督审计了全村560亩的2.9万元的粮食直补和410亩的6.5万元退耕还林资金的发放,还通过监督和定期审计,先后否决村组不合理开支3500元。现在的步二村是村务公开透明,干群关系和谐的模范村。

八鱼乡伴道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审核财务,确保惠农政策的落实。

畅通了干群沟通的渠道。去年以来,大荔县403个监委会共收集群众意见5433条,被两委会采纳2534条;提出质询意见2810条;化解群众矛盾纠纷1546起,信访量同比下降36%。城关镇谷多村村民郭某和费某两家因地界问题发生纠纷,大闹不休,乡邻们多次调解未能化解纠纷,在驻村干部协调下,由监委会主任高红德带领监委会一班人,通过调查走访,深入实际,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取得了两家人的一致认同,并签订了书面调解协议,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土地纠纷得以彻底解决。埝桥乡阿河村两委会争取到“百亩蔬菜大棚”基地建设工程,但群众对工程占地赔偿的猜疑和对村干部工作的误解,挫伤了干部创业的激情,阿河村监委会一班人利用板报、广播等形式向群众解释占地赔偿细则,细说干部创业艰辛,消除了群众误会,还了干部清白,干部创业热情大大提升。之后阿河村很快建成了蔬菜大棚基地,并相继引进畜牧养殖、棉花加工等4家企业,村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步昌乡步二村公开村务情况时,监委会主任向群众说明村上财务开支情况。

大荔县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以来,呈现出勃勃生机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力推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新农村建设风清气正,日新月异。去年县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3851元,成为渭南的“民富大县”。(渭南日报 记者 杨青山 通讯员 刘 革 雷新启)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