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蒲城县强力推进村民监督委员制度建设记述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6-23 12:20

                                                                                           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系列报道之四

源头民主清廉 魅力农业大县
——蒲城县强力推进村民监督委员制度建设记述

蒲城,是一座具有厚重历史的名县。

走进蒲城,你可探寻“桥、惠、光、泰、景”唐五陵之谜,追忆盛唐之梦;你可敬仰王鼎、杨虎城、李仪祉、井勿幕等先贤可歌可泣的史诗,聆听北京时间从这里发出。

走进蒲城,你可领略勤劳智慧的人民群众创造的财富,分享“陕西粮仓”、“中国酥梨之乡”、“中国焰火之乡”的美誉。

走进蒲城,你可看到三夏里那一台台小麦联合收割机驶过金色的田野,一辆辆运送瓜果的货车行走在乡间村道,一处处农家美景在你眼前划过。

走进蒲城,你还可以知道,作为农业大县,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全县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县委、县政府在富民强县和新农村建设中,着眼“三农”大局,将村民监督委员制度建设作为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力行村民监督制,同唱一曲清廉歌,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全县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乡村清风吹来,魅力农业大县尽展时代风采。

加强组织领导  夯实工作责任

蒲城是农业大县,总面积1584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下辖24个乡镇360个行政村,有村级党支部360个。近年来,随着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和各项惠家政策的落实,县上呈现出了建设项目开工多、征用拆迁土地多、涉及村组问题多、引发干群矛盾多的“四多”新县情。如何排除阻力,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成了全县上下共同面对的新课题。陕西省“农村开展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和渭南市“村民监督委员会质量效果提升年”活动的开展,成为破解难题的及时雨。县委、县政府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以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建设五项制度为主线,全力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

省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主任魏建国(右一)到蒲城兴镇调研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时,听取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高云岗介绍情况。

县委扎实部署。“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大事,是蒲城农业大县的政治任务,一定要抓紧抓好。”县委书记张建军对推进村民监督委员制度建设的要求,是县上开展工作的主导思想和工作标准。为此,县委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省纪委“五项制度”建设培训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任务。把落实“五项制度”列入县委工作要点,把建立和发展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纳入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评,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印发“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实施方案”,“全县农村试行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意见”,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高云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县纪委专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县纪委全力主抓。县上建立了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等20个部门组成的工作联动机制,纪委常委分片负责的包抓机制和乡镇党委牵头抓总,乡镇纪委具体指导的工作机制。召开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动员培训会、现场会,编发落实“五项制度”工作简报,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形成了周检查、周落实、月通报的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各乡镇全力落实。各乡镇将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推行工作作为年度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明确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纪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成立了组建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指导委员会,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在原干部包村的基础上,实行纪委委员包试点村制度,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以点带面,推动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

目前,全县360个行政村建设有355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组建率达到98.6%。村民监督委员会积极参与监督村级各项工作,架起了干群沟通的桥梁,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加强和地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郝宗友在蒲城党睦镇调研时察看村民监督委员会资料。

抓住关键环节 推进工作开展

县上依据各级关于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推行工作的要求,学习吸收澄城县经验,结合蒲城实际,在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建设中,抓住关键环节,全力推进工作开展。

抓宣传,发动各方参与。为切实提高群众对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知晓率和认知率,由县纪委统一安排,各常委、科室主任督促指导包联乡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宣传手册,刷写墙体标语等多种形成,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一轮“宣传监委会、提高知晓率”的热潮。全县共分发宣传手册2万余份、发放调查问卷13万余份,刷写宣传标语700余条。同时,县纪委利用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以及职责、权限等,通过宣传,真正达到把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宣传好、指导好、利用好的目的。各乡镇、各村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墙体标语等宣传媒体大胆创新,采用多形式、多途径开展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宣传工作,确保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

抓组建,力求全覆盖。县纪委按照“试点先行,总结完善,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推进范围,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组建进度。截至目前,全县360个行政村有355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共选出监委会成员1205人(党员550人)。其中监委会主任355名(党员216人),委员850名(党员334人)。6月底,有望全部完成组建任务,实现村民监督委员会全覆盖。

县委书记张建军、人大主任李兰州、县长高尚在洛滨镇调研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后果业发展情况。

抓硬件,力求达到“八有五统一”标准。按照“五统一”(统一机构牌子、统一刻制印章、统一运行制度、统一工作流程、统一工作记录本)要求,各乡镇根据实际,积极组建,统一监委会牌子标准(同村“两委会”规格一致),做到组建一村,对外及时悬挂对外办公牌子,变村“两委会”为“三委会”;统一刻制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印章,印章由村监委会主任保管;县纪委印发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汇编》(包含流程图)读本,各乡镇根据实际,建立了一套切实管用的运行制度和工作流程;4月初,县纪委统一印制了《蒲城县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记录本》,全县每村一本,共发放380余本,同时规范三表一卡记录(《监督事项登记表》、《监督事项纪实表》、《列席两委会纪实表》、《征询意见卡》),做到一事一结,备案完整。

抓培训,力求监督实效。加强培训是提高监委会履职能力的有效途径,县上注重乡镇纪委、村两委会、村监委会三个层面的培训,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理论素质、履职方法以及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切实解决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三个实际问题。各乡镇分层次召开辅导培训会,以会代训重点对村两委会成员、监委会成员、党员和群众代表进行培训,今年以来,乡镇共培训2400余人次。县纪委由纪委常委、科室主任深入包联乡镇培训指导。为作好培训工作,县上还邀请澄城县纪委干部孙俊宏同志在椿林乡等5个乡镇作专题讲座。据统计,县级培训达2000余人次以上。

注重制度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

在推动村民监督委员会规范运行上,县上确立“用制度管人、管事、靠制度推进”的工作理念,按照“在推进中规范,在规范中提高,在落实中创新”的工作思路,始终把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与县上实际紧密结合,坚持务实创新,力求制度效果明显化、最大化。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高云岗在县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推进会上作动员讲话。

加强督查指导,实行县纪委常委包联乡镇、定期督查通报制度。为全面提升全县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工作合力,由县纪委常委、科室主任对全县24个乡镇分片包抓。县纪委实行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对不利于监委会开展工作的人和事进行及时通报。针对部分村组村情民情复杂、矛盾纠纷错综、监委会一时难以组建的实际,建立“一台账两报告”(县乡两级建立信息台账,乡镇周五向分管室报告、分管室周一向纪委常委会报告)和末位诫勉提醒制度,县纪委定期通报,先后发出通报9期,编发简报16期,协调解决遗留问题40多起,作法被《陕西农村报》、《陕西党风与廉政》、《渭南日报》、《渭南纪检监察信息》等媒体宣传。

畅通征求渠道,实行村民纳谏制度。为进一步拓宽征求群众意见渠道,各村在监委会阵地门口设立了“纳谏箱”,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定期由监委会成员(至少两名以上同时在场)开箱,并对意见进行如实登记,填写“村民反映问题和对村级事务建议登记卡”和“处理情况登记卡”,要求实名件处理结果要进行当面答复,匿名件处理结果要在“纳谏箱”公开栏进行公示。

完善决策监督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列席乡镇召开村书记、主任会议,列席村两委会会议,对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执行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情况进行监督。在关乎群众最直接、最切身利益的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管上,县纪委加强督查指导,由各涉农单位按季度给县纪委廉政室报送涉农资金的发放情况,由县纪委廉政室把各乡镇具体发放情况反馈给各乡镇纪委,乡镇纪委反馈给村村民监督委员会,监委会履行职责,严格监督,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

完善管财理事工作机制。在严格推行“村财民理乡监管”的基础上,村民监督委员会发挥监督作用,严把收支关。财务支出全面推行“四审两签两盖章”(即村财务审批报账实行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监委会主任、乡镇经管站“四关”审核,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签字,监委会盖章,乡镇经管站盖章)制度。

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王文学在孙镇潘庄村调研指导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开展。

完善透明公开工作机制。规范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切实提升村级事务透明化、公开化程度。村民监督委员会督促村委会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公开村务和财务,并对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以及程序进行审核,审核后加盖监委会印章通过公示栏给群众予以公布(公开内容底册一式两份,一份由村会计存档,一份报乡镇纪委备案),坚决制止假公开、不公开等现象,真正做到群众明白,干部清白。

县上举办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推进会,规范创新工作开展。

据统计,村民监督委员会成立以来,先后参与监督村级重大事项600余项,纠正村级不合理支出75.8万元,追缴92万元。提出建议数820余条,村两委会采纳67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575余项。

务实深入创新 力求取得实效

“蒲城是农业大县,农村稳则基层稳,基层稳则社会稳。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要发挥作用,富有成效,必须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在求实深化上下工夫。”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高云岗在开展工作中的认识和要求,也是蒲城县纪委的工作重点。实践中,县纪委指导村民监督委员会围绕农村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工作突破口,发挥其密切干群关系的“桥梁”作用,维护农村稳定的“助推器”作用,使村民监督委员会在工作中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围绕构建和谐蒲城和平安创建开展工作。指导组织各村监委会成员积极参与清理农村信访积案、清理农村财务工作,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了基层干部的廉洁勤政意识。据统计,今年以来,村民监督委员会共监督村级重大事项375余项,提出建议数470余条,两委会采纳38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345余项。全县农村信访举报量也同比下降了44%。荆姚镇许家庄村村民监督委员会一班人一上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承包款问题,全程参与清理,发现有的村民长期拖欠承包款,有的组长优亲厚友,不及时收缴。经过清查,共追缴16.87万元,分年度向村民进行了公布,纠正了个别村组干部的违规做法。

 县上指导洛滨镇开展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培训。

围绕村级项目实施和惠农政策落实开展工作。村民监督委员会及时参与监督,有力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提高了基层干部的执政为民意识。党睦镇水南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卤阳湖产业园征地补偿款发放工作,东杨乡韩家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参与渭蒲高速路土地征用补偿政策落实工作,罕井镇弥家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对“一折通”受益对象、面积进行核实、公示,给群众一个明白。群众高兴地说“村民监督委员会就是咱身边的‘保护神’,这样的干部我们心里高兴,双手赞成!” 。

兴镇兴西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定期审核财务票据,规范财务管理。

围绕基层党建和廉政建设开展工作。组织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进村入户征询对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意见和建议,在工作例会上予以通报,有力维护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提高了基层政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龙阳镇东王村在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建议下,大力扩张科技示范园建设规模,积极实施“引进实验新品种和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工程,已建成日光温室80座,14米大棚35棚,面积200亩,5-8米小棚2千棚,栽植金寿杏150亩。有力推动了村级产业迅速发展,确保了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00元目标的提前实现。

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促进了阳光村务,东杨乡双酒村村民观看村务公开情况。

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通过村民监督委员会密切联系群众,做群众的知心人、代言人,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加快了全县新农村的建设步伐。龙阳镇东王村党支部书记张六三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村目前村情稳、经济活,监委会出力不少,绝不是有人说的‘寻事会’,而是我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促进会’。有了监委会,大家干事心顺了,村里群众气少了,干群矛盾变少了,巷道环境变美了,村上产业发展了。”今春,兴镇兴西村几个组村民向村民监督委员会反映土地不能灌溉,成了阻碍农业生产的瓶颈。水利是农业的命脉,3个小组涉及到90户400亩地的灌溉。村民监督委员会征求到村民意见后,及时反馈给村两委会,专题研究3个村民小组土地不能灌溉的问题,很快筹集资金,铺设管道,紧张施工,村民秋季作物将可灌溉。

 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健全,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城关镇古镇村群众开展娱乐活动。

先进的制度,良好的规范,必然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实践表明,经过不断地完善与创新,已深受农民群众称赞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将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出重要而出色的作用,农村“三委会”如三驾马车一样,将拉动着农业大县在渭北广阔的田野上腾飞!(渭南日报 记者杨青山 通讯员刘 革 刘富强)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