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村民监督促和谐 三贤故里大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6-29 06:10

                                                                                           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系列报道之五

村民监督促和谐 三贤故里大发展
——临渭区规范提升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记述

这里,是渭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渭南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发源地,自前秦甘露二年(公元360年)置县,迄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

这里,是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名将张仁愿、北宋名相寇准出生或居住地,素有“三贤故里”的美称。

这里,是东西交流、南北往来的重要通道,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在这里不断发展,人类文明在这里不断积淀,使这片古老的土地尽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这里,农业生产源远流长,生产条件优越,是国家商品粮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西部大开发的雨露,一部现代文明的发展史正在这里演绎。

多年来,临渭区区委、区政府面对农业人口占主导的实际,把握大局,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经过全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全区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同时,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研究和解决农村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村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方法和途径,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近三年来,临渭区在全面落实构建和谐社会各项政策,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把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作为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突出重点抓落实,不断提升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质量和水平,有效推动了基层民主监督进程,促进了全区社会稳定发展。

健全领导机构精心组织实施

临渭区有28个乡镇办,488个行政村,2563个村民小组,56.86万农业人口。地处渭南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农民群众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较快,民主理念、维权意识较强。近年来,临渭区城中村改造,国家重点工程补偿、惠农资金发放等涉农工作面广事杂,加之一些农村基层干部观念陈旧,工作作风、方法和程序不当,使部分群众对村组干部产生了不信任感。村务公开、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已经成为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2008年初,区上结合实际,在3个乡镇、2个办事处的五个行政村积极探索对村级事务进行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式。2009年,全区把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作为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基层民主监督的重要手段,坚持在推进中规范,在规范中提高,在落实中创新,加强组织领导,扎实部署安排,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使村民监督委员会这一民主监督制度在全区得到全面落实,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全区按照渭南市“全市村民监督委员会质量效果提升年”活动要求,继续开展“村民监督委员会示范创建活动”,力争全年示范村达到行政村总数的30%以上。同时,抓住关键点,加强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不断深化创新,力争全区村民监督委员会组织达到行政村全覆盖,使这项制度在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推进农村发展中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

渭南市纪委副书记王新亚到临渭区检查指导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

精心组织,认真部署。紧密结合临渭区实际,制定出台了《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了工作目标、机构设置、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任职资格及条件、选举程序。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张纪平为组长,组织、民政、农业等部门为成员的区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指导协调小组。全区27个乡镇办(解放办没有农村除外)均成立了相应的指导协调机构,由主要领导亲自安排,并将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落实情况纳入乡镇办年度责任制报告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初区纪委全会对开展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提出了年度目标要求,各乡镇办党委、纪委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制订“实施细则”,具体协调指导,为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提供了组织保证。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省、市关于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实施意见”下发后,区委、区纪委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在全区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工作。区委组织全体区级领导认真学习省市有关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区纪委先后召开纪委常委会、机关干部会,乡镇办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参加的推进培训会,增强了各级领导对开展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为落实这一制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区纪委利用渭南电视台《临渭新闻》栏目、区政府网站、临渭纪检监察网站,结合廉政文化下乡活动,制作宣传牌,逐乡镇办巡展等形式进行宣传;各乡镇办除要求包村干部走村入户,宣传村民监督委员会有关规定外,还利用网站、墙体标语、宣传牌、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拓宽了宣传阵地,在全区营造了普遍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浓厚氛围。据统计,全区共刷写墙体标语630条,宣传牌285块,黑板报73块,印发宣传资料16万份,入户15.8万户,入户率98%。

建立规章制度创新规范运作

为确保村民监督委员会在村级事务、财务、决策、干部行为等方面加强监督,使这支队伍尽快进入角色,熟悉工作职责,规范运作,增强履职责任感和积极性,区纪委在工作指导上首先理顺村民监督委员会同村“两委会”的关系。各村村民监督委员会成立后,专门下发文件,就村民监督委员会和村两委会之间的关系作了明确规定:“村委会和村民监督委员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村委会的工作,村委会自觉接受监委会的监督”。

健全配套制度。制定印发了村民监督委员会议事规则、管理办法等六项制度和工作流程图、村民监督委员会与“两委会”关系对比表等,指导乡镇开展工作。蔺店镇、桥南镇、孝义镇还将有关制度整理印刷成小册子,发到村组。

明确工作要求。区纪委专门发文要求,村民监督委员会必须达到“八有五统一”(有机构、有人员、有章子、有牌子、有制度、有场所、有记载、有效果)以及“两本三表”(监委会工作记录本、“三委”联席会议记录本和监督事项登记表、工作情况纪实表、征求意见建议表)。各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办公场所由各村协调落实到位,做到制度上墙,工作正常开展,监督事项资料齐全,活动记载详细、具体。并将村民监督委员会组织机构、工作职责、权限、监督内容装框上墙,牌子、章子由乡镇办统一制作。

临渭区区委书记杨炳拓深入官路镇调研指导农村工作和村民监督委员会开展情况。

细化工作环节。各乡镇办统一印制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公示表》、《监督事项登记表》、《工作纪实表》、《征求意见建议表》,配发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会议记录本,做到活动有记载、工作有记录、监督有实效,保证村民监督委员会有效开展工作。

多项措施并举推动工作落实

“要使基层干部廉政勤政,成为农村科学发展的带头人,就需要村民监督委员会这一民主监督自治组织发挥监督制约的有效作用,更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村民监督委员会要充分发挥职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干部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张纪平在全力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现场会上的要求,也是全区开展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着力点。

领导包联。区纪委实行定期汇报和各常委、各室包联乡镇办工作制度。今年先后两次召开乡镇办纪(工)委书记专项工作汇报会,听取乡镇办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进展情况;3次由纪委常委带队,深入包联乡镇办督查指导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逐村检查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开展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向乡镇办党、纪(工)委书记面对面反馈,限期整改。并将后进乡镇办党(工)委书记作为上半年述廉对象,有效推动了工作开展。

抓点示范。2009年,为推动全区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稳步实施,区纪委分别在蔺店、桥南两镇召开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现场会。各乡镇办党、纪(工)委书记和示范村党支部书记120余人。观摩了两个村的选举大会,观看了相关制度,听取了乡镇和村上工作开展情况介绍,示范带动了全区工作推进。为确保今年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各乡镇办根据实际确定1-2个示范村先行推进,示范带动。

临渭区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张纪平在全区纪检干部会上就抓好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作指导讲话。

严格程序。各乡镇办按照《实施细则》要求,严格选举程序和办法,从候选人提名、公示到民主选举,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桥南镇、孝义镇、双王办、人民办等乡镇组织各村书记、主任参加了本辖区首个村民监督委员会选举大会,促进了工作开展。按照严格把好任职条件关、候选人公示关、选举程序关的要求,全区共产生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1650人,其中党员825人,离退休返乡干部、教师123人,区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87人,原任村干部362人,一般群众1078人。把群众威信高、参政能力强、公道正派,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监督意识的离退休返乡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选进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班子,充分体现了民意,赢得了群众认可。

临渭区在桥南镇召开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现场会,推进全区工作深入开展。

加强培训。区纪委会同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区农业局等部门组成宣讲团,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列入培训教育内容。在组织部分乡镇办党、纪(工)委书记和示范村书记赴澄城县学习取经的基础上,区纪委又组织全体班子成员、各室主任及乡镇办纪(工)委书记赴大荔、华阴参观学习。区纪委派专人先后深入12个乡镇,围绕为什么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如何规范运作和正确处理村级“三委”的关系,监督什么、怎样监督等方面进行专题辅导。同时,各乡镇办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培训活动,使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掌握了工作方法、熟悉了工作程序,增强了履职能力。今年以来,全区共举办各类培训会39场次,受训2364人次。

整体推进。为了全面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区纪委先后下发了《关于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全面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通知》,对此项工作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建立了各常委、各室包联督查制度、定期通报制度,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张纪平及各常委坚持经常深入乡镇办检查指导、督促落实工作。先后开展督促检查6次,召开汇报会5次,印发通报4期。截至6月底,全区488个行政村中,已有480个村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达到98%,27个乡镇办中,23个乡镇办村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4个乡镇办95%的村落实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142个示范村工作规范、活动经常、资料齐全、监督有效,309个村达到“八有五统一”要求,400个村能正常开展工作。

汉中市宁强县纪委书记王玲一行到固市镇见学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

积极履行职责发挥监督作用

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推行以来,临渭区把如何真正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作为推行这一制度的关键,在发挥作用上下工夫,在求实效上做文章。已建立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在村级财务管理、事务管理、“三资”管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新农村建设项目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干部廉洁自律、化解干群矛盾等方面充分发挥了民主监督作用,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

临渭区蔺店镇时赵村进行村民监督委员会选举大会。

监督监管,确保涉农资金兑现“不差钱”。区纪委指导乡镇办和村民监督委员会开展命题监督,在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农村低保申报、贫困救济款物发放、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实施有效监督。2009年,全区村民监督委员会共监督发放粮食直补850万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5207万元、小麦、玉米粮种补贴698万元、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1370万元、棉花良种补贴282万元,民政部门发放低保金、救济救灾款2023.9万元。区纪委在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严肃查处了崇凝镇宋家村干部截留农村低保资金和河西乡史家村干部非法占有退耕还林补偿款等涉农案件4起,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利益。

桥南镇双马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向群众征求对村“两委会”的意见建议。

密切联系,架起干群“连心桥”。村民监督委员会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把监督渗透到村级事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村务监督的多元化、专职化和群众化,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代言人”。今年以来,全区村民监督委员会共征求意见建议468条,被村“两委会”采纳344条,对200个事项进行了监督。蔺店镇时赵村为了实现村容、村貌亮化、净化、美化目标,创建国省道沿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市级先进村,两委会要求村民的禾秆、柴草一律不准进村,许多群众不理解,村监委会成员深入各组、各户做群众的解释说服工作,使村民最终由不理解到理解,由有怨气到全力配合。丰原镇西关村村民监督委员会把群众普遍关注的承包地合同到期问题,及时反馈给村“两委会”,村上经过公开竞标,顺利签订了合同,承包人按期如数将承包费缴至村组。信义乡陈南村村民监督委员会根据群众反映,渭蒲高速工程建设占用村上机动地,赔偿款分配中不公开问题,经村支部同意,召开了群众代表会议,确定了分配方案,在村监委会的监督下,村委会将赔偿款按时发放到村民手中,群众非常满意。

蔺店镇党委、政府、纪委领导在时赵村座谈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

廉洁自律,成为干部拒腐防变的“保险丝”。村民监督委员会成立后,民主管理上升了层次,村干部能按照分工履行职责,财务管理更加精细,村务、事务及时公开,监督更加阳光透明,从而还干部一个清白,给村民一个明白,也对村级班子成员起到关心和保护作用。孝义镇针对周围4个村自来水入户费用问题,村民监督委员会及时参与,预防了村上搭车收费增加农民负担的问题发生;辖区北周村监委会主任苏成林退休返乡后,热心家乡公益事业,被村民推选为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上任后积极履职,在15万元的村部建设中,坚持吃住在工地,严格监督,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还为村上节约资金3万余元。田市镇赵东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在监督45万元村小学宿办楼建设中,根据多数群众意见,建议村两委会将楼面由楼板结构改建成现浇结构,以增加抗震能力,村两委会予以采纳,及时调整工程方案,受到群众好评。

下吉镇在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全程监督下,新修了宽畅的通村路。

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保障了党在农村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在建设和谐、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渭南日报 记者 杨青山 通讯员 刘 革 施 丽)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