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系列报道之六
提升村务监督效果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富平县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记述
富平,富庶太平也。
富平夏商时期地属雍州,西周时期则为京畿之地。春秋时期秦厉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始置县治,已有2460多年历史,在全国700多个上千年古县中,属排名靠前的古县之一,全县辖24个乡镇,总人口78万,面积1242平方公里,县城位于西安、咸阳、渭南和铜川四城市交汇位置。
富平是陕西的农业大县,土地肥沃,光照充足,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素有“九峪肥田”之称,是全国商品粮、奶山羊基地县,中国柿乡、全省优质小麦、苹果、蔬菜和肉牛生产基地县。
近年来,富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平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把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在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同时,十分重视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按照省、市纪委的统一安排,全面开展了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为提高基层民主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
立足县域实际 抓好工作开局
近年来,根据省市纪委的统一部署,富平县高度重视,在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中,按照“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由点到面,稳步推进”的思路积极稳妥地开展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

县委书记郑成瑞深入留古镇调研新农村建设,指导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
加强组织指导。2009年4月份,制定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农村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对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工作待遇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白泉朝任组长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指导协调小组,全面负责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督查考核工作。并由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联村、干部包组,分批向各村派驻指导员,形成了从制度建设到责任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网络机制。
搞好舆论宣传。全县各乡镇、各村充分利用广播、宣传画册、黑板报、墙体标语等宣传媒体,广动员、造声势、入民心。累计刷写墙体标语、悬挂横幅等400余条,印制宣传单16.5万份,调查问卷400余份,最大限度的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对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知晓率、认知率,形成“人人知监督,个个话监督”的良好氛围。
强化业务指导。县纪委采取统一集中培训、包联科室具体指导,邀请市县领导专家系统辅导等方式,大大增强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履行监督职能的能力。截至目前,县上对全县24名乡镇纪委书记和334名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在县文体宣教中心大会厅进行了集中专题培训,各乡镇组织培训24场次,参训率达到100%。
夯实硬件配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县纪委积极协调,为全县24个乡镇334个村民监督委员会统一制作了组织机构牌,刻制了公章,印制了制度牌,在各乡镇村民监督委员会示范村举行了挂牌仪式。同时解决了各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的报酬待遇,并明确要求,凡村两委会有办公场所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必须有场所。

市纪委监察局副局长赵笑莲在王寮镇检查指导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
截至目前,全县24个乡镇334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全县村民监督委员会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10余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56余个,参与化解群众矛盾纠纷240余件(次),对310件重要事项进行了全程监督。
严格选举程序 把好三个关口
一是把好候选人确定关。村民监督委员会设主任1名,委员2—4名,一般2000人以下的村设2名委员,2000人以上的村设4名委员。村民监督委员会候选人由村党组织具体组织,由村民或村民代表酝酿,提出候选人。村党组织严格按照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任职资格对候选人认真审查,实行回避制度,村两委会成员及亲属不得担任。二是把好候选人考察关。包村干部与村党组织组成考察组,通过召开村干部座谈会、上门走访群众等方法,对候选人进行全面考察,形成书面考察材料,作为审核的依据。将审查通过的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天。对公示期间有异议的候选人,村党组织负责调查、解释,确需另行提名的应予调整。三是把好选举关。村民监督委员会的选举在乡镇党委指导下,由村党组织召集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村民监督委员会实行差额选举,候选人得票应超过总票数的一半方能当选。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由得票最高的成员担任,也可由选举产生的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投票或推举产生。村民监督委员会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相同,每届三年。

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白泉朝抓点指导村民监督委员会建设,调研设施农业发展。
细化工作职责 实施有效监督
按照省市关于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实施意见中规定的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职责权限,富平县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一是明确监督职责。村民监督委员会主要工作是:代表村民对所有村务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按照“三审两签一盖章”(由村支书、村主任、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3个人联审,村支书、村主任签字,村民监督委员会盖章)的审批程序审议村上财务;反映和质询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代表村民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村上存在的问题;向村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向村民宣传村上决策实施的工作,报告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反映给村两委会。二是明确监督程序。村上重大的工作事项,由村委会提出,村民监督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参加会议的村民代表必须超过三分之二。所议事项必须有80%参会代表通过方可形成决议,再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对一时不能通过的事项,由村民代表征集群众意见后,村民监督委员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汇总,交村两委再行研究。对村两委会的工作,村民监督委员会有权提出质询,村两委会要在规定时限内给予答复。村务工作不按程序决策或者不正确执行,监督委员会指出后整改效果不明显的,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可直接向镇党委、政府反映,并协助解决。

县上在王寮镇纳衣村举行村民监督委员会挂牌仪式。
建立规章制度 规范科学运行
富平县坚持按照实际、实用、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健全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各项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村民监督委员会选举办法》、《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权利》、《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义务》、《村民监督委员会管理与议事制度》、《村民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制度》、《村民监督委员会财务监督制度》、《村民监督委员会征询村民意见和建议制度》等十余项相关制度。各乡镇也立足实际,根据各自不同特点对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大部分乡镇还制定了村民监督委员会考核计分办法,实行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年终评定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与补贴挂钩。村民监督委员会每年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一次工作,并接受会议的信任度测评,凡测评信任票达不到一半以上的,其职务自行免除。县纪委还组织由各常委带队,对全县24个乡镇334个村民监督委员会组建、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并要求每个乡镇至少建立2个村民监督委员会示范点,每季度至少选定1个监督事项,至少上报5项监督事例,最大限度的提升监督的质量和水平。

县上对当选的328名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集中到县文体宣教中心进行专题培训。
确保监督成效 彰显勃勃生机
富平县自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以来,注重与基层党建升级晋档、新农村建设、廉政文化、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在全面发展上求突破,在不断摸索中求发展。目前,全县各村民监督委员会紧紧围绕村中心工作,全程参与本村建设工程招投标、村务公开、财务审核等事务,发挥了村级“小纪委”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淡村镇瓦窑村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审核村务公开项目。
村民监督委员会是村级“小纪委”。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思想主要是立足于完善村级干部权力制衡机制,其目的是在监督上实现多方面的机制创新,实现对村干部的经常性监督,让干部的权力置于有效的制度监管之下,体现在变事后查处为事前和事中监管中。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以来,全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村级干部廉政意识明显增强,违纪问题明显减少。峪岭乡、宫里镇村民监督委员会在村主要工程项目建设、村务公开、农村宅基地清理、民政救济、财务公开等方面实行全程监督。
村民监督委员会是村级民主监督的“工作队”。通过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形成了群众民主监督的有效载体,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能力。村上重大决策群众参与、权力运作群众监督、工作好坏群众评说,充分落实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峪岭乡、宫里镇村民监督委员会在村主要工程项目建设、村务公开、农村宅基地清理、民政救济、财务公开等方面实行全程监督。齐村乡石科村、支沟村、董南村3个村的村民监督委员会根据本村道路建设落后的现状,督促村两委会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了群众筹资问题,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没有出现施工质量、安全等问题,3个村的10公里通村公路已建成通车,受到群众称赞。

美原镇八联村村民监督委员会配合村“两委会”集资修路。
村民监督委员会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村民监督委员会成立后,村级民主监督逐渐加强,民主决策气氛更浓,村干部学习政策法规蔚然成风,遇事能深入实际,从群众利益出发,涉及村民贴身利益的事项如征地、拆迁、补偿款分配还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全体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纠正了以前村主要领导碰头决定或少数人研究决定的做法。杜村镇南韩村民监督委员会在实施25亩市场联建招标及村民享受福利待遇人员核查工作当中,村监督委员会针对此项工作涉及南韩村400多人的切身利益,村民关注度高,工作难度大的问题,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严格按照《南韩村村民福利待遇实施办法》规范监督程序,深入群众家中,逐家逐户逐人核查登记,严格审查,征求意见和建议,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确保了此项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和赞誉。

王寮镇纳衣村进行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选举。
村民监督委员会是密切干部关系的“连心桥”。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使村务监督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村两委会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的实现。流曲镇北耕村一二三四组电路老化,急需改造。原定通过群众集资,每户收取120元的费用。经过村民监督委员会一事一议会议,精打细算,最终决定每户减少40元,收取每户80元,四个组200户家庭总共16000元,为群众减少了8000元的开支。小惠乡忠惠村的灌溉渠道等基础设施因缺乏资金年久失修,往年村两委都打算通过向村民集资筹钱的办法来维修一下,可村民担心村委会将钱挪作他用,村民都不愿意出钱。村民通过村民监督委员会向村两委提出了召开村民大会,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集资,进行道路、渠道、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由村民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很快资金就筹备到位,各项工程得到顺利实施。村上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实现了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的目标,融洽了干群关系。一年多来,全县村民监督委员会共调解处理群众上访105件,化解矛盾纠纷182余起,村级信访总量较去年同比下降了38 %。

村民监督委员会对通村公路进行重点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村民监督委员会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去年,王寮镇南董村率先选举产生全镇第一届村民监督委员会,对村组财务、公益事业建设、公共基建项目的投资方案和资金使用、村干部的报酬补贴等进行全面监督审查。经过近两年的运转,收效明显。南董村投资40余万元硬化全村街道,该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发挥职能作用,保证工程质量达标,并节省资金3余万元,受到群众称赞。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有民说:“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成立,成为党支部、村委会谋事、干事的参谋和助手”。美原镇各村村民监督委员会扎实开展工作,经过督查,打破了三分之一村多年账务混乱的局面,全镇90%的村账务清晰,12个村账务已经公开。淡村镇瓦窑村民监督委员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在了解到群众对村容村貌差意见很大后,及时反馈给村两委会,村上经过研究,及时采纳了意见和建议,很快整治了村庄环境,安装了路灯,硬化了道路,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广大群众交口称赞。

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生机勃勃。
近年来,富平县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认可,在全县广大农村,村民监督委员会这个新生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组织,在加强基层政治民主和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富平大地,勤劳智慧的人民正在为建设富庶太平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渭南日报 记者 杨青山 通讯员 刘 革 刘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