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这两段话概括了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说明了包括诚信在内的公民道德与和谐社会的密切关系。
近年来,随着渭南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快速转型、利益格局剧烈变化、社会矛盾突出显现,要做到在科学发展中保持和谐稳定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社会的重心在基层、核心是利益。我们要立足利益和谐思考问题,运用和谐思维化解矛盾,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增强维稳意识,积极开展村级“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和城市“文明社区、和谐家园”活动,主动排查隐患,调解纠纷,化解民怨,开展群防群治,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在保平安、促和谐中创先争优。
创先争优活动的基本要求,概括地说就是“争先进、创优秀”,或者说“争当先进、创造优秀”,创先争优活动能否让群众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对民怨较多的问题有所回应、有所推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就是要为群众解难题,以群众的满意度检验创先争优的实效。
推进和谐渭南建设,要坚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切实突出重点,把工夫下在缓解影响和谐的最主要矛盾上,把力气用在解决影响和谐的最关键问题上,认真解决好就业、住房、看病、上学、打官司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做好落实工作。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对这些关系千家万户的问题不能说起来轰轰烈烈,做起来蜻蜓点水。如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将小矛盾演化成“导火索”,将小问题堆积成“火药桶”,不但影响行业和部门形象,还会威胁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和谐渭南建设,关键在基层,力量在基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人民群众的期望值很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努力促进人与人的和谐,把握利益的结合点、联系点和生长点,倡导重诚信、讲仁爱、求友善、修和睦,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开放吸纳、博采众长,推动亲属之间、邻里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干群之间的融洽相处。要在掌握社情民意、理顺群众情绪方面下工夫,在协调各方利益、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方面下工夫,在服务人民群众、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下工夫,以化解矛盾、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只有社区、村庄、单位、家庭等社会细胞实现了和谐,全市和谐才具有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只有全体市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在全社会得到了强化,和谐渭南建设才具有深厚的思想道德基础。
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宁。诚实守信是对自己所承诺的事情的信守,平等友爱是用友善的态度和情感对待别人。孔子极为重信,他强调做人要“言必信,信必果”。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运行基础。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保证。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大力倡导诚信的道德规范,树立诚实守信的理念,积极营建社会诚信环境。要努力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创新社会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共政策,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要立足构建和谐渭南的丰富实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倡导全民创业、艰苦创业,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完善创新机制,宽容创新失败,使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努力营造鼓励人们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社会环境,努力把创业创新创造的文化因子化为渭南人的精气神,构成和谐渭南的软实力。(渭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