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系列报道之八
廉政清风荡基层 有莘古国绽新貌
——合阳县稳步提升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记述
合阳,史称“有莘国”。因夏启封支子于莘(今合阳)而得名。
合阳远古时期上属雍州。公元前429年(魏文侯十七年),魏文侯命西岸合水(亦称洽水,清初断流)北岸筑城,取名“合阳城”。至秦时,置“合阳邑”。公元1964年9月,国务院更改生僻地名,称合阳县。
合阳县地处渭南东部,辖12镇4乡353个行政村,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新兴的特色农业县和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漫步合阳,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这里是商朝贤相伊尹躬耕之处,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修法之地;《诗经》开篇绝句从这里唱响,书法瑰宝《曹全碑》在这里书写;千佛洞、寿圣寺塔、玄武青石殿等历史遗迹犹存,上锣鼓、跳戏、面花、线腔木偶戏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
漫步合阳,你可以感受到热烈的跨越发展氛围。“争先进位、富民强县”战略规划的确立,“三大三创六做(项目大推进、招商大突破、投资大发展,创国家卫生县城、创省级园林城市、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做大煤炭、做强果畜、做靓县城、做响旅游、做好园区、做优环境)”和“五县建设(西部果畜强县、煤炭工业重县、生态旅游名县、品牌教育大县、文明和谐新县)”发展目标的稳步推进;煤炭开发优势凸显,“三创”工作有序推进,城市经济迅猛发展,旅游开发方兴未艾,奶畜产业后劲十足,以农为本、以工强县、以商活县的科学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县党员干部风清劲足、共谋发展的干事氛围彰显活力。
漫步合阳,你可以感受到清新的基层廉政气息。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基层,打基础,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抓好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建立与提升,进一步规范基层民主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提高思想认识 营造浓厚氛围
在农村经济多元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规范基层民主管理,深入推进“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更好地服务与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和谐奋进,成为县委、县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的现实瓶颈。结合全省“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年”活动,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以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主线,以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为抓手,扎实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工作。
组织领导到位。按照全省“五项制度”培训会议和市纪委统一要求,在年初召开的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上,对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进行了专题安排部署,转发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农村开展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的意见》,制订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农村全面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对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工作待遇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此项工作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由纪委牵头,纪委主要领导建立联系点,纪委常委对口包联乡镇及村组,全力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

在合阳县王村镇西坡村全市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现场会上,市委副书记王晓明,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郝宗友等领导同与会人员观摩指导工作。
宣传教育到位。利用县电视台、洽川清风网、乡村宣传栏以及纪检监察干部例会和农村基层干部会议,广泛宣传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刷写墙体标语、悬挂横幅、换写黑板报、召开党员会、与群众座谈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宣传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结合廉政文化“六进”活动,采取宣传资料入户、播放廉政公益广告、开展专题知识培训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知晓率和参与率,着力在全社会形成“支持监委会,推进民主化”的良好舆论氛围。
督促落实到位。县纪委及时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列入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各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纪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包村干部驻村具体负责,要求各乡镇每月向县纪委报告进展及落实情况;县纪委结合走访调研、召开联席推进交流会和半年党风廉政建设检查、年底责任制工作考核,适时对此项工作进行督促指导,确保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市纪委副书记王新亚在县纪委书记刘志稳、监察局长雷创升的陪同下检查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
合理布局规划 稳步统筹推进
科学规范组建。全市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现场会后,县纪委立即召开纪委常委会,认真传达会议精神,规划部署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2009年年初,按照“先行试点、总结完善、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先行确定两个乡镇、四个村进行试点;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决定将试点乡镇扩大到六个乡镇,每个乡镇各选两个村开展试点,从而使此项工作在全县迅速铺开;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提出扩大试点范围的工作目标,即试点乡镇6月底前再抓3—5个村,年底前完成60%的村,其他乡镇先抓2个村进行试点,年底前完成50%的村。7月初,县纪委根据市纪委要求,结合工作开展实际,通过召开了现场工作推进会和专题汇报会等形式,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力度,提出全县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要在9月底前过半、11月底前全面完成、12月份进行检查验收的工作目标,促进全县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进一步迈上规范化轨道。

在合阳县进行的全市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现场会上,时任县长现任县委书记的樊存弟同与会人员察看村民监督委员会建立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设施硬件达标。在此项工作开展初期,按照市纪委统一要求,明确规定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按照“六有”,即有场所、有牌子、有制度、有章子、有记录、有资料的标准,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各自的工作制度和流程;截止到今年6月底,全县16个乡镇348个村全部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各村民监督委员会都达到了“六有”要求,各项规章制度都已上墙,并为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购买了笔记本,以便他们及时收集整理村民意见建议;结合“五项制度质量效果提升年”活动,要求各乡镇按照“八有五统一”(管理有组织、办公有场所、对外有牌子、工作有制度、运行有程序、监审有章子、活动有记载、监督有实效;统一村民监督委员会牌子,统一各项工作制度,统一监督程序流程图,统一村民监督委员会印章,统一工作记录)的工作标准,进一步提升和巩固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扎实有序推进。
强化履职培训。首先在全县范围内对乡村两级干部进行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村民监督委员会建立的必要性、产生程序、职责权限和工作要求,为全面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等做好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其次在348个村民监督委员会产生之后,又及时对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就如何保持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三者如何摆正各自的位置、如何支持村委会放心大胆的工作、如何保证村民监督委员会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为村民监督委员会正确履职创新条件等进行了专题培训;三是对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和掌握村民监督委员会委员的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监督和配合监委会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度,推动村民监督委员会更好地开展工作。

省、市纪委领导在合阳调研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开展情况。
严格工作程序 规范制度运作
明确一个定位。县委将村民监督委员会作为加强基层村级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来认真部署落实,规定村民监督委员会为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常设民主性监督机构,对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和乡镇纪委的业务指导,不直接参与村务管理工作。从而形成了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执行机构、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机构三者分设,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在制度上规范保障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正常开展。

县上召开村民监督委员会推进会,研究部署工作开展。
选好一个班子。在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设置上,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人员组成。规定按照村民监督委员会设主任1名,成员按大村4人、小村2人设定,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相同;二是明确人员条件。主要是政治素质高、群众威望高、工作热情高、参与能力强的人员选入村民监督委员会,优先将原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及党风廉政监督员等成员列为候选人,并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其直系亲属等不得担任;三是明确产生程序。在广泛征求村上老干部、老党员、返乡干部职工、村民代表的意见的基础上,由村支部慎重推选候选人,并在村务公开栏等显著位置公示七天,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公示期满后,由村支部召集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公开唱票计票,当场投票选举产生监委会成员。
健全一套制度。县纪委通过走访调研,针对村民监督委员会运行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召集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人大代表进行座谈,讨论制定出《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村民监督委员会义务》、《村民监督委员会权利》、《村民评议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流程》等五项制度,各乡镇村组也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对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规范、操作程序、监督监督事项和评价考核等进行细化。结合开展“五项制度质量效果提升年”活动,重点推广“三本一卡一档”制度和“三审两签一盖章”制度,从而使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更富操作性和规范化。

百良镇伏蒙村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履职监督,审核村级财务。
明确监督职责 提高履职能力
细化职责范围。村民监督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群众性监督组织,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授权,在乡镇纪委的指导和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其职责范围主要涵盖五个方面的监督事项:监督政策执行。对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执行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党务公开落实情况实施监督;监督村务活动。对日常村务公开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并审核村务公开的内客、时间、形式及程序,督促及时公开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监督村级财务。监督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资源处理情况,对村级票据开支和村财务公开的内容审核把关;监督决策落实。对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监督干部行为。对村干部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

县上抓点指导甘井镇全面启动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
规范监督管理。按照“支部是关键、制度是基础、人选是核心、履职是保证”的工作原则,由县纪委统一协调,强化乡镇纪委和村党组织对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指导督促力度;村民监督委员会内部实行民主管理,监督事项坚持集体研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村民监督委员会按照职责权限正确履行监督责任,不参与具体村务的决策和管理,每年向村党支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可对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履职情况进行每年一次的信任度投票测评,对信任票数未达到会议人数一半的,可责令其辞职并进行重新选举。
强化履职保障。从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了由乡镇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纪检部门牵头,民政部门组织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提供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及时向县委常委会建议落实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待遇等措施,放手支持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大胆工作。县纪委及时指导各乡镇制订出台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学习培训、工作例会、履职报告和检查考核等制度,通过培育典型、示范引导、专项检查等形式,给村民监督委员会在参与与决策上分“位子”、在实施监督上得“票子”、在听取建议上争“面子”,积极形成村级“三驾马车”讲群力、同驱动的良好格局,同心协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真正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监督合力初显 干群交口称赞
完善了村级民主监督机制,促进了基层和谐稳定。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能力,村级重大决策,群众积极参与、干部权力运作,群众大胆监督、工作实绩好坏,群众公开评说,有力地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豆庄村村民监督委员会针对个别群众同现任干部有矛盾、与村上经济手续不清、不愿缴纳宅基地使用费等问题,主动上门做工作,讲道理,消除了隔阂误解,使其主动与村上结清了经济手续。现在好多群众遇到困难,都愿意与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交流沟通,请他们出主意,想办法,促进了村上的和谐稳定。

百良镇伏蒙村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入户听取群众意见,当好群众的代言人。
增强了整体监督责任感,提高了干部的民主法制观念。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既是“官”,又是“民”,身处群众之中,掌握群众意愿,能把群众所思所想第一时间反映给村干部,为其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伏蒙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刚成立,就碰到群众反映村上在易地搬迁工程中补偿标准不够合理的问题。他们及时与村两委沟通协商,重新按有关规定确定了补偿标准,收到了干部群众双方满意的效果,增强了村干部依章办事的意识,融洽了干群关系。一年来,村村民监督委员会还积极参与了对村务公开、修路铺巷、安装自来水、村级卫生所建设、村级广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事务的监督,有力地保障了村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密切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村民监督委员会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实现了由单纯财务监督向村务监督、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的转变,把监督渗透到村级管理的各个方面,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支持干部创业的“好帮手”。2009年5月至7月,南社村出现了8例手足口疑似病例。当时村干部正忙于铺筑巷道,力量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村民监督委员会5名成员及时为村干部分忧,除了对巷道工程质量全程跟踪监督外,又主动承担起对全村0—6周岁幼儿健康状况摸底调查的任务,并给群众讲解卫生常识,有效地阻止了疫病蔓延,消除了群众的恐慌心理,通过这件事使村干部和群众对村民监督委员会有了新的认识,为村民监督委员会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建立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城关镇席家坡村文化广场新面貌。
促进党员干部作风好转,提升了村级科学管理水平。村民监督委员会建立后,村干部接受监督的意识普遍增强,村上在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征地、拆迁、宅基地划分、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重大事项决策中,能主动征求群众意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太定村在建设村委会办公大楼时,群众对通巷路改道和旧村委会建筑材料如何处理意见不统一,村民监督委员会及时建议召开两委会、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最终达成共识,给群众一个满意,还干部一个清白。
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建立与运行,为村民实施对村级事务的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成为化解干群矛盾的“连心桥”、农村改革发展的“助推器”、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灭火器”。在合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村民监督委员会正在以她的勃勃生机,推动着村级和谐自治的民主新进程。古老的有莘大地,正在民主监督制度的推动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朝着富民强县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和谐奋进。(渭南日报 记者 杨青山 通讯员 刘 革 李俊虎 聂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