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村民监督风清气正 司马故里跨越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8-09 07:39

                                                                                           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系列报道之九

村民监督风清气正 司马故里跨越发展
——韩城市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记述

韩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她是司马迁的故乡,高山仰止太史祠,你能触摸历史,感悟沧桑,真切品味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她是黄河风情的重要游览区,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俗语、大禹治水和鲤鱼跳龙门传说的发源地。

她是陕西东部的明珠,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小北京”、 “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的美誉。

她是陕西和渭南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市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六年入围西部百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名跻身陕西十强,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她是“全国名优经济林花椒之乡”,也是农民增收发展较快的地区。韩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发展壮大“椒、果、菜、畜”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实施了农民增收五大工程,助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200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1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增加24%。

“韩城经济发展了,一定要有强有力的党风廉政建设做政治保障。”在这片活力四射的热土上,韩城市纪委一班人肩负使命,带着对反腐倡廉一系列重大课题的深入思考,力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突出重点抓落实,促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保障了农村和谐稳定和发展,为韩城实现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新一轮跨越发展作出了努力。

加强组织领导 抓好工作开局

农村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工作开展之初,韩城市通过学习考察、调查研究、讨论交流,不断深化对这项工作的思想认识,形成了工作上共识和合力。

陕西省纪委常委郭润芝,渭南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孙建国在西庄镇东王村检查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

纪委一班人认识明确。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农村监督制约机制的一项有效措施。韩城市纪委多次召开纪委常委会,专题讨论,组织力量对全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明确了工作重点,提高了思想认识,确保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韩城市委常委会先后三次专题研究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渭南市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现场会后,韩城市委决定先在8个乡镇各确定1-2个试点村进行试点。2009年2月,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农村开展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的意见》下发后,韩城市结合实际,超前决策,提出年内80%的行政村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工作目标,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纪委书记和主管农业、民政的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强化村务监督工作领导小组,从纪委、农业、民政等部门抽调7名同志组成专门的工作办公室,全力以赴推进了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渭南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郝宗友在韩城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海乾陪同下检查指导村民监督委员会创建工作。

今年是渭南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质量效果提升年。韩城市按照“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稳步推进、逐步提高”的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取得实效。截至目前,韩城市275个行政村,已有266个村组建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并开展工作,占到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6.7%,为全市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营造氛围 有序推进组建

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是一项需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的工作。为了提高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群众知晓率,韩城市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各乡镇(办)在政府驻地和国道沿线、各村在主要巷道刷写了宣传标语,印制宣传单进村入户向群众发放,还采用广播电视、制作专题片等形式,宣传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重大意义以及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职责职能、工作方式、征求意见渠道等,争取群众对这项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在选准配好村民监督委员会班子过程中,严格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委员的任职条件、产生程序和选举办法以及履职权限、职责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坚持 “严把三个关口”:把好任职条件关,明确规定候选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把好候选人公示关,采用公推公选的办法,由村党支部进行资格审查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乡镇(办)党委、纪委备案;把好选举程序关,使选举工作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选举结束,由乡镇(办)党委政府以文件形式正式下发批复,并颁发当选证书,确保了选举的严肃性,增强了当选人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年初,针对少数行政村未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实际情况,韩城市强化工作措施,大力推进组建工作。针对未组建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行政村,各乡镇(办)确定专人负责,逐村进行调研分析,调处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针对村委会换届遗留问题突出、不具备选举条件的情况,市纪委深入调研后具体指导,使少数村两委会不健全的村也及时组建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目前,全市有266个村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现有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948人,其中党员281人,返乡干部14人。村民监督委员会履行村级事务财务监督职责,促进了村级事务公开和民主政治建设。

韩城市委书记姚双年、市长张建中、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海乾检查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

在加快村民监督委员会组建工作中,市纪委还采取常委分片包联,科室包联各乡镇,乡镇党委负总责,乡镇纪委具体抓的层层包联机制,夯实责任,落实任务,抓好落实。同时,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会、定期督查通报工作进度等,扎实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建立工作。

建立健全制度 严格规范运行

村民监督委员会组织建立后,为确保在村级事务、财务、决策、干部行为等方面加强监督,使这支队伍尽快进入角色,熟悉工作职责,规范运作,增强履职责任感和积极性,韩城市委、市政府对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地位和职能做了明确界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民委员会执行,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村委会执行,从而形成了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民主管理体系。

健全配套制度。制定印发了村民监督委员会议事规则、管理办法等六项制度并制作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流程图》和《村民监督委员会财务审核流程图》等,指导乡镇开展工作。

韩城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海乾在赵村抓点指导村民监督委员会组建时同群众座谈。

明确工作要求。市纪委专门发文要求,村民监督委员会必须达到“八有五统一”(有机构、有人员、有章子、有牌子、有制度、有场所、有记载、有效果),市纪委统一制作发放了“三本一卡”(村民监督委员会会议记录本、列席两委会记录本、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纪实本、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卡)。各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办公场所由各村协调落实到位,做到制度上墙,工作正常开展,监督事项资料齐全,活动记载详细、具体。并将村民监督委员会组织机构、工作职责、权限、监督内容装框上墙,牌子、章子由乡镇(办)统一制作。

细化工作环节。各乡镇(办)统一印制了《村民监督委员会选举办法》、《村民监督委员会议事规则》、《村民监督委员会财务监审办法》、《村民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制度》等12项制度,并汇编成册出台了《韩城市村民监督委员会规范化管理体系》,对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职责、义务、权利、监督办法、监督程序等逐项予以细化,直接发放到村,从而使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和规范运作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做到活动有记载、工作有记录、监督有实效。

全市266个村民监督委员会组建时都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图为板桥乡板桥村揭牌时的情景。

开展工作培训。市纪委通过工作推进会、培训会的形式开展了3次培训,参加培训150余人次。各乡镇(办)举办各类培训35次,参加培训1487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各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有力促进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规范运行。目前已建立的266个监委会,有52个已规范运行,150个基本规范运行。

规范财务监督。为了使村民监督委员会顺利实现对村级财务的民主监督,市政府出台了《韩城市农村财务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各村村民监督委员会是村级财务监督机构,在开展对村级财务的监督过程中,实行财务监审盖章许可制,村级财务支出票据必须经过村民监督委员会盖章确认后,方可报销入账,使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工作有章可依,有法可循,为村民监督委员会正常发挥监督职能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

落实工作报酬。为了建立保障村民监督委员会开展工作的长效机制,结合韩城农村两委会报酬的实际情况,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后,确定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报酬按每月定额100元执行,1000人以下的村按每年1500元,1000人以上的村按每年2000元核拨工作经费,主要用于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和成员的误工补贴。目前有257个村已按此标准执行。

庙后村村民监督委员会揭牌开展工作。

突出监督实效 赢得群众支持

为建立长效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韩城市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机制:推行“一月一会一审一记”制度。要求村民监督委员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成员会,开展一次财务监审活动,作一次监督情况记载,保证村民监督委员会正常开展工作;开展命题监督和专题监督。村民监督委员会重点对村组财务开展监督,确保村有资金管理有序。组织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监督,重点检查有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惠农资金问题,保证强农惠农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参加乡镇两委干部例会。明确要求乡镇(办)党委政府凡召集村两委会主要干部参加的会,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参加,村两委会召开的涉及群众利益、村组发展的会议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列席;加强对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考核。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向乡镇(办)党委、纪委书面报告年度工作制度。同时,每年要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接受村民代表的信任度测评,凡测评信任度达不到一半以上的,其职务自行免除。通过强化考核,增强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履职意识,确保了工作实效。

监督职能更加有力。与过去的民主监督理财小组等村级民主监督机构相比,村民监督委员会在政策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履职更加有力,监督更加有威。全市各村民监督委员会按照财务审核工作流程要求,积极开展村财务监审工作,严格审核村财务收支,审核村级重点项目运作和民生工程建设,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减少了村干部在财务方面的违规违纪行为,既维护了村民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村干部,促进了村级组织建设和农村的发展。今年以来,板桥乡板桥村村民监督委员会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对村上项目建设进行监督和审核,重点对瓦斯发电站建设中的工程预算、资金使用进行了监督和审核,3名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对每一张票据通过采取走访、询问当事人、与承建方交流沟通等措施,纠正了一些宴请等不合理、不规范的费用开支,并及时公开,提出整改意见,增强了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全市先后举办了38次各类培训会,推进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组建工作。

密切了干群关系。村民监督委员会通过积极发挥协调作用,促进农村各项事务顺利进行,促进干群关系更加和谐。2009年8月,乔子玄乡庙底村实施移民搬迁工程,起初群众有疑虑,担心补助资金不能兑现,对村干部开展工作有抵触情绪。村民监督委员会成立后,针对此种情况,积极沟通村两委和村民,对搬迁户逐一审查并公示,征求村民意见,经过沟通,群众对工程情况了解清楚了,消除了疑虑,从而积极支持村干部工作,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促使工程顺利开工并已按质量要求圆满完成。

村民监督促进了阳光村务。图为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正在审核账务。

增添了村两委的工作动力。村民监督委员会通过在工作中与群众的有效沟通,村干部得到了群众理解和支持,干事业的劲头更大了。独泉乡康岭村在实施煤层勘探工程中,村民怀疑村干部侵吞村民补偿款,村民监督委员会积极介入,向两委会反映了村民意见,督促村两委会及时公开了村务,让群众明白了工程的具体情况,解除了群众误会,村干部积极联系村民监督委员会共同协商,制定了合理的补偿方案,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促进了农村稳定和发展。村民监督委员会通过积极发挥职能,协调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今年3月份,韩城市物流中心工程和经济适用房工程征地工作在庙后村一、二组开始后,起初群众因不明情况,对两委会主要干部误解很深,严重影响了村上各项工作开展。鉴于此种情况,村民监督委员会积极与村两委会协商,及时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接访工作,收到群众建议11条。随即,村民监督委员会督促两委会研究后,通过村代表给群众进行解释说明,在随后的征地工作中,每组派一名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参加,并根据情况召开村民代表会和村民会议,及时说明情况,消除群众误会,使韩城市经济适用房工程等重大建设项目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建立,促进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图为群众在文化活动场所娱乐。

风正好扬帆,廉政促发展。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健全,促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韩城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韩城实施“村村通工程”,共修建通村公路860公里,完成投资2.1亿元,涉及268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达24万人。建成农村互用沼气池7100口,入户率达到11%,建成市级农业信息服务站1个,乡级站11个,村级站154个,到2009年底,村级信息站已达到234个,覆盖率达到86%。建成了百里4000万株大红袍花椒生产基地,年花椒总产量达2万吨,年花椒总收入达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全市农民人均花椒收入达1500元,椒区人均花椒收入达2500元。韩城新农村建设也实现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呈现出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普遍建立,促进了农村发展,花椒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滚滚黄河后浪推前浪。韩塬大地,村民监督委员会建设像独具特色的大红袍花椒一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得到人们的称赞!(渭南日报 记者 杨青山 通讯员 刘 革 陈利锋)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