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村民监督促发展 魅力高新大跨越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0-22 10:33

                                                                                            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系列报道之十二

村民监督促发展 魅力高新大跨越
——渭南高新区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记述

22年,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1988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渭南经济开发区。

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2010年9月26日,国务院批复陕西省政府:同意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2年前,渭南高新区诞生时,只是一个乡下小镇的模样。

弹指一挥间,这座小镇脱落成一个现代化的渭南西城区。

走进高新区,宽阔的大街,精心修剪的草坪、绿树生机盎然,盏盏漂亮美观的路灯,组合成一幅幅如画的风景,装点着都市生活,南塬渭水边,崛起现代化新区。

经过22年的建设,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图为高新区全景。

走进高新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来往不断的车辆,轰鸣不绝的机器,忙碌不停的工人,处处都能看到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处处都能触摸到飞速发展的脉搏,处处都能感受到一股股大项目推动大发展的劲风热潮。

2003年“二次创业”以来,高新区一班人精诚团结,开拓进取,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在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现代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和职业教育六大优势产业方面集聚了一大批产业层次高、延伸配套好的重大项目,形成了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基地。高新区进入到了良性、快速发展轨道,成为渭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功晋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上的新亮点,国家级高新区梯队的新明珠。

市委书记梁凤民在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郭志英、管委会主任周庆文陪同下视察项目建设。

市长徐新荣在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郭志英、管委会主任周庆文陪同下视察城建工作。

近3年来,高新区承载着渭南城西区发展的重要任务和艰巨使命,在全面落实构建和谐社会各项政策,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把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作为深化“城中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质量和水平,有效推动了基层民主监督进程,促进了高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结合“城中村”特点创新开展工作

高新区设3个街道办,25个行政村,125个村民小组,41263农业人口。地处渭南市城西新区,大多属于“城中村”,农民群众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较快,民主理念、维权意识较强。近年来,高新区城中村改造,国家重点工程补偿、惠农资金发放等涉农工作面广事杂,加之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方法和程序不当,使部分群众对村组干部产生了不信任感。村务更加透明公开、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已经成为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

近两年,按照省、市纪委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总体要求,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局以维护、实现和发展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和完善村级民主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组织领导,扎实部署安排,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使村民监督委员会这一民主监督制度在全区得到全面落实,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区2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进一步完善农村村级民主监督管理制度,按照省、市文件要求,结合高新区实际,制订了《关于在全区农村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吕焕定为组长的区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指导协调小组。各街道办事处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成立了指导协调小组,按照“分步实施、逐步推广”的思路开展工作。明确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由各街道党工委书记负责,业务由办事处纪工委书记负责,落实由村支书、村委会主任负责,实行每周一通报制度,使全区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有序、规范、健康运行。

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吕焕定,纪工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钦贵毅在白杨办红星村座谈了解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开展情况。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省、市关于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实施意见”下发后,区党工委、纪工委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在全区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工作。区纪工委组织各级领导认真学习省、市有关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还利用网站、墙体标语、宣传牌、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拓宽了宣传阵地,在全区营造了普遍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知晓率。

明确要求,强化培训。区党工委、纪工委专门发文要求,村民监督委员会必须达到“八有五统一”(有机构、有人员、有章子、有牌子、有制度、有场所、有记载、有效果)以及“两本三表”(监委会工作记录本、“三委”联席会议记录本和监督事项登记表、工作情况纪实表、征求意见建议表)。针对高新区“城中村”农业人口多,工作面复杂的情况,注重向兄弟县市学习经验。由区纪工委主要领导带队多次赴澄城等县区的乡镇学习先进经验,深化思想认识。同时,抓好对各街道办事处纪工委书记的培训,强化业务工作能力,较好地解决了在组建村监委会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

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吕焕定,纪工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钦贵毅在良田办庙南村检查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资料。

典型示范,提高实效。2008年,高新区先后在崇业办王贺村、良田办庙北村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示范点,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各街道办事处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导刚建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规范运作上,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最大限度地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具体实施方案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严格评比验收,精心指导村民监督委员会开展监督工作,做到严格按制度规定选定监督事项,严格按规定程序有效实施监督,对村级事务的管理,尤其是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真正形成事前介入、事中把关、事后评价的良性监督机制。各试点村民监督委员会的选举成立,在街道办事处纪工委及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直接领导和精心组织下,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和程序进行。

履行职责要求助力高新区发展

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推行以来,高新区积极开展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在农村“三资”管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新农村建设项目、城中村拆迁改造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充分发挥了民主监督作用,助力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

良田办庙南村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审查村务开支。

配合招商引资,搞好征地拆迁。近两年,随着中联重科、山东神工等一批企业的招商入园,高新区许多行政村土地被征用。高新区根据建设现代化新区目标,结合招商土地征用,全面启动了“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对拆迁农户实行集中安置。拆迁工作要搞好,群众支持是关键。高新区纪工委专门发文要求街道办事处纪工委及村党支部、村民监督委员会在开展工作中,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配合支持高新区经济发展大局。崇业办大闵村这两年在支持青锋机电等企业建设中,被征土地400多亩,村委会在开展工作时遇到一些阻力,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积极配合村委会开展工作,耐心做群众说服工作,认真监督征地款发放,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使企业顺利建设。

八月二十八日,高新区引进的重点项目中联重科渭南工业园生产的第一台挖掘机在联合车间成功下线。

搞好创卫工作,提升新区形象。近年,高新区以“创国卫”为契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铺设给水管网,新建、改造道路,硬化人行道,组织沿街实施拆墙透绿和楼体亮化工程。高新区街道办事处纪工委,村党支部、村民监督委员会在搞好创卫中,以整治“城中村”环境卫生为突破口,集中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城中村”五化工作,对310国道沿线及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进行了全面清理,推动了全区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升了城市品位,宜业宜居的新区形象渐入人心。

监督监管,确保涉农资金兑现。高新区纪工委专门指导各街道办事处纪工委书记和村民监督委员会开展命题监督,在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农村低保申报、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实施有效监督。白杨办灵阳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在配合村委会开展征地拆迁中,对村组征地资金的分配方案及实施过程进行了全程参与和监督,对各户的占地面积进行了审核,督促村组把征地款及时打到村民账户,并对群众意见进行了收集、整理、上报,入户走访,做通群众工作,集资20余万元,参与集体迁坟,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确保了项目建设正常进行。

密切联系,架起干群“连心桥”。村民监督委员会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代言人”。良田办庙南村庙南四组村民一段时间上访到区管委会、办事处,反映村上征地款账目不清,分配不公。在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村委会召开群众代表会,研究决定分配方案并公布于众,将赔偿款按时发放到村民手中,群众非常满意。崇业办大闵村村民监督委员会积极配合支持村两委会开展工作,今年投资20多万元,实施农民文化健身工程,新建灯光篮球场和有3000多册图书的农家书屋,进行了村道绿化,旱厕改造,改变了村容村貌,受到群众称赞。

坐落于高新区的渭南高级中学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中的重点项目,也是渭南城区的重点高中。

近两年,随着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创建和发挥作用,有力地支持了高新区的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中联重科、渭化双醋、山东神工等重大项目的快速施工,青锋机电、鑫汇纺织等企业顺利投产,为高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聚集提供了保障。农民群众也在支持参与建设中,享受到了高新区的发展成果,使高新区整体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高新区建设经济强区,和谐发展的思路初见成效。据统计,2003年以来,高新区共新建项目80余个,投资总额超过150亿元,工业总产值7年来翻了五番,主要经济指标连续7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

绿树成荫,生机勃勃的东风大街高新区西段。

金秋是个收获的季节,高新区成功晋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将乘风破浪,大有可为,为渭南经济的崛起和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作出新贡献。(渭南日报记者 杨青山 通讯员刘 革 刘 加)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