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渭南“十一五”项目建设工作综述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1-10 06:19
回望“十一五”,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成为渭南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和关键词。在项目建设现场,一座座气势恢宏的厂房拔地而起,一辆辆大型运输车辆来回穿梭,这一切都在昭示着渭南实施工业强市和项目带动战略,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务实之举。在历史的印记里,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建设画面,一段段艰辛的招商历程,一串串跳动的投资数据,成为渭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科学跨越发展的强劲音符。

大项目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大项目是区域发展的动力源泉和重要支柱,引进一个大项目可以带动一大片,建设一批大项目可以撑起一片天。市委、市政府领导经过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汇集了渭南各界人士的智慧,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唯有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才是渭南崛起的唯一出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企业是主体,园区是平台,项目是支撑,环境是保障,人才是关键”被叫得越来越响。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多措并举抓开工,千方百计促进度,建立健全了周协调、月进度、季度新闻发布会、半年观摩和市级领导包联等制度,形成了“包联领导月月抓、县市领导亲自抓、上下联动合作抓”的良好势头。2007至2009年的3年,全市共安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28个,累计完成投资685亿元,年均投资增长速度达81%。特别是2009年重点项目当年实际完成投资425亿元,较上年投资增长速度达到183.3%。今年,全市共安排重点项目180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20亿元。

几年间,我市相继建成投产了韩城二电厂二期、蒲城电厂三期、泰山石膏建材公司纸面石膏板、金堆城钼业公司20万吨硫酸扩产项目、澄城顺昌焦炉技改、大荔伟恒生物饲用脱酚棉蛋白等40多个能源电力、冶金化工领域的重大项目,进一步壮大了市级财源;建成投用了渭南恒基大厦、大荔时代新城、华山御温泉度假村、富平陶艺村生态文化产业园、白水昌盛苹果物流中心、华县少华山森林公园等20多个商贸物流、旅游服务业项目,完善了消费旅游服务设施,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竣工投用了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渭蒲大桥、渭南涧峪水库、渭南东330千伏开关站、渭南朝阳公园、火车站广场、湭河综合治理橡胶坝、农村沼气池、移民扶贫开发等110多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大幅度改善了城乡交通出行条件、人居环境;正在强力推进的陕化节能减排技改、中联重科工程机械、合阳山阳井田开发、韩城龙钢集团系统优化项目、经开区青锋机电纺织机械制造、华县金堆城工业氧化钼技改、白水硅锰改造等60多个工业项目实施顺利,为全市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这一批批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竞相发展、建成投产,对于渭南实现“大项目带动、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的总体部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抓机遇  招大引强凝聚发展后劲

“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逐步探索出了“领导带头招商,部门积极招商,全民参与招商”以及“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以会招商”的成功模式。 

2008年,我市公开招聘选拔市招商局局长、副局长,把业务能力強、思想素质好,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干部用在招商引资上,将最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放在招商引资的第一线。新的招商局成立后,通过搜集筛选、整理汇总,建起资源库、项目库、人才库、信息库“四库”,创办了一站(渭南招商网站)一刊(渭南招商刊物)一图(渭南招商地图)一册(渭南投资指南),整合了全市招商资源,拓宽了宣传渠道;组织县(市、区)开展了招商技能大赛等活动,有效提高了队伍专业素质。

随后,我市修改完善了《招商引资绩效考核办法》、《招商引资鼓励政策》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制订了《投资环境评价体系》、《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评核认定五项原则》、《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评核认定工作流程》等,建立市县联动机制、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等,为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每年还重奖一批招商引资先进集体和个人,形成了一系列竞争保障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各县(市、区)各部门招商积极性,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良好态势。

几年间,市招商部门组织协调各县市区专业队伍,坚持“借台与搭台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自主招商与代理招商相结合”,广泛宣传渭南,推动项目落实。2009年,我市招商部门组织参加省上招商活动23场次;赴上海、苏州、深圳等地举办专场项目推介会和投资环境说明会15场;在市内成功举办了中国西部烟花爆竹产业展示会、通用航空博览会、华县郑氏祭祖等大型招商推介活动16场。据不完全统计,仅市招商局2009年就接待来渭考察客商118批1700余人次。另外,市委、市政府领导亲力亲为,不定期深入招商部门或项目建设工地调研指导工作,还主动出击赴外叩门招商。去年以来,市上主要领导亲自参加招商活动23场,接待客商300多人次,先后多次带队赴北京、江苏、广东、山东、青海等地招商。在他们的考察撮合下,拓日新能、中联重科、环保设备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户。

在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中,我市把握机遇,强力推介,热情服务,逐渐形成了多元招商的格局,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到位资金规模位列全省第四,2009年列全省第三,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资金实际到位率达20%,履约率达80%以上。据悉,2008年四季度以来,紧抓中央投资、保增长政策机遇,争取国家项目资金28.5亿元,相当于前三年的总和。紧盯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机遇,举全市之力招商引资,2009年实际到位资金165.2亿元,是2004年的5.75倍。

优服务  营造尊商安商良好氛围

投资环境是软实力更是硬道理,良好服务是吸引力更是战斗力。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深刻意识到:“环境建设的重点在于软环境,软环境的重点在于服务意识,一定要把投资环境当作生命线工程来抓,牢固树立为投资者服务的意识”。那么,要在全市上下形成一种尊重企业家、善待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良好风气,政府要为企业家当好服务员、导航员、安全员,真正使投资者安心创业、大胆干事。

近年来,我市以打造投资热土、创业乐园为目标,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各县(市、区)基本上都实行了领导干部和重点部门包联项目制度,明确和公开了包联部门和领导的职责及联系方式,适时召开项目推进协调会,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各有关职能部门还围绕转变职能、规范执法、改进作风、提高效率,全面推行和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实施办结制、失职追究制、效能投诉制、政务公开制、执法责任制效能建设的八项制度,大力规范服务程序,并开展了公路“三乱”治理活动。同时,我市连续6年向重点项目和企业派驻特派员2000多人次,帮助企业和项目解决难题,为企业和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这里的投资环境非常好!来这里办厂我们很是安心!”说起来富平县投资建厂,华冠陶瓷项目负责人有着说不完的满意。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投资1亿元在富平建设两条陶瓷生产线。在建二期生产线时,资金成了问题,政府便出面担保帮助解决资金问题。为保障企业原料和产品运输,县上为重点项目成立的协调保障小组发挥了积极作用,亲自出面协调交管部门,给公司的运输车辆贴上醒示牌,为其开通了“绿色通道”。

当然,这只是我市各级以心贴心的服务赢得投资客商青睐的一个事例。经过多方不懈努力,我市已逐渐成为各地客商看好的一片投资热土,当地的投资环境也已经在客商心目中悄然改变。2009年5月23日,我市荣获“2009年度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并获得最佳投资环境荣誉大奖。2009年5月9日,包括渭南在内的15个城市入选“2009浙商投资中国最佳城市”。今年7月3日,我市与云南昆明、湖北武汉、江苏淮安、山东菏泽等20个城市同获“2010浙商重点推荐投资城市”。能在数百个城市中脱颖而出,与全国知名城市比肩,渭南凭借的不仅仅是丰富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全市上下形成的共识——让客商在多方帮助中无障碍发展。

渭南,这一方宜商、宜居、宜情的热土,热忱欢迎八方客商来渭投资兴业。

即将过去的 “十一五”,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在渭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年轮上书写了华彩篇章;即将步入“十二五”,勤劳朴实的渭南人民将以热情饱满的风貌,科学严谨的态度,勤奋务实的作风,紧抓机遇,奋发有为,凝心聚力,奋力追赶,在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目标的征途中续写新的辉煌!我们有理由相信:5年后的渭南,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工业园区最富活力、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更加舒心!(渭南日报 记者  张向辉)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