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5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我市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逐步确立,畜牧业经济快速腾飞,呈现了诸多亮点。
其一,畜牧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我市每年列支2000万元专项资金,强力推进畜牧业发展,畜牧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比重提高最多、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产业。全市存栏生猪255万头、牛37万头(其中奶牛9万头)、羊86万只(其中奶山羊45万只)、家禽1304万只,分别较2005年增长165%、5%、21%、45%;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5万吨、10万吨、29万吨,同比增长105%、52%、134%;畜牧业产值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到农业总产值的25%,较2005年提高4.3个百分点。预计今年畜牧业产值突破50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600元以上,较2005年增长350元。
其二,畜牧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依托力量。一批千头奶牛场、万头猪场、10万只养鸡场应运而生。全市共建成犇犇、浩大、翊东等5个千头奶牛场,信哲、创新等4个千头奶牛场正在加紧建设,建成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小区)166个;建成万家福、大荔石羊等12个万头猪场,建成千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204个。共发展各类畜牧重点村127个,养殖小区284个,适度以上规模养殖户2.7万户(牛5头、猪50头、羊30只、禽1000只以上),饲养量占到全市畜禽饲养总量50%以上。
其三,畜牧业成为推动农村工业化的主体力量。已建成红星乳业、大荔景璧等畜产品加工企业21家,年产值3亿多元。建成石羊集团、大农饲料公司、秦东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等饲料、兽药加工企业90家,年产值20亿元;发展各类畜牧业流通中介组织、畜牧养殖协会、专业合作社265个,经纪人等中介服务从业人员3万多人。其中畜牧业专业合作社143个,会员1万余人。(渭南日报 记者 王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