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渭南国家高新区建设推进大会暨授牌仪式隆重举行。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赵正永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副省长朱静芝主持大会;市委书记梁凤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雷孟斌、市政协主席张建华、市委副书记王晓明等出席大会。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新荣在会上代表市委、市政府讲话。
9月26日,国务院以国函(2010)109号文件,正式批准渭南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这是继西安高新区、宝鸡高新区之后,陕西省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的又一项重大突破。会上,李学勇与科技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郭向远共同为渭南高新区授牌,徐新荣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郭志英接牌。
李学勇在讲话中指出,渭南是关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东部源头,区位优势好、发展潜力大,推动渭南国家高新区建设,有利于完善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布局、加快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战略;有利于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加速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陕西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有利于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促进陕西建设成为内陆型经济的开发、开放高地。相信陕西省和渭南市将紧紧抓住高新区升级的重要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着力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李学勇希望渭南国家高新区建设一是要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抓紧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确定未来5年自身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二是要坚持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结合本地的基础和条件,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实现产业化,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四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创新产业促进机制和产业组织方式,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五是要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和资本合作,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赵正永在讲话中指出,国家级高新区的数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科技实力和经济竞争力。今天我们又欣喜地看到我省国家高新区队伍中又添生力军,这对于统筹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优势科技资源,扩张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促进西部强省的建设,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赵正永希望,渭南高新区以此为新起点,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再接再厉,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把发展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上;更加注重产业集聚和资源的节约利用,把发展建立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把发展建立在绿色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融合,把发展建立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把发展建立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渭南高新区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
赵正永要求,省级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级高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尽快研究出台支持渭南高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在土地审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资金筹措、人才培养等方面多给予倾斜。渭南市要认真研究支持高新区的有关问题,加大组织协调和实施力度;集聚优势资源支持高新区发展。渭南高新区要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力争在各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加快发展。
徐新荣在会上说,渭南高新区成功跻身国家级高新区,实属不易;但要成为“国家队”的甲级队,使命艰巨,任重道远。我们将以这次授牌为契机,抢抓机遇,举全市之力推进高新区又好又快发展。他表示,市委、市政府将出台支持高新区建设国内一流科技园区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扩权放权,赋予高新区市级审批管理权限,打造一流高效的服务环境。市财政每年列支300万,高新区配套500万,专项用于引进奖励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构筑创新创业的人才洼地。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高新区配套1000万,支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打造科技创新和高新企业孵化基地。将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城市建设配套费全额返还,支持高新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力争到2015年,全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到2020年,进入国内一流科技产业园区行列。
省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省内部分大企业集团、高校及园区领导;临潼区委、区政府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大会。(渭南日报 记者 韩 乐)
又讯 渭南高新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陕煤化集团西安重装“渭南光电科技产业园”项目昨日上午正式开工建设。参加渭南国家高新区授牌活动的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赵正永,副省长朱静芝及市上领导梁凤民、雷孟斌、徐新荣、张建华、王晓明等出席开工仪式;赵正永现场发布项目开工令。
该项目由西安重装集团全资子公司——渭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西安重装集团按照“一厂一品,适度多元、调整结构、集群发展”方针,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产业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陕煤化集团机械制造板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
该项目位于高新区新区南街,规划面积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7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主要产品有LED光源封装,LED矿灯及矿用照明灯具、室内照明灯具、智能矿灯充电架和矿灯智能管理系统。项目计划于2011年8月建成投产,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1.15亿元,并新增就业岗位500个。(渭南日报 记者 韩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