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城里开小门店已经20多年了,7年前也在城里买了套房子,但是家人的身份一直都是农民。现在好了,政府鼓励农民进城,还能享受养老、医疗、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的多项优惠政策。要是搬到城里生活,我们全家的日子肯定会过得更好!”近日,在农民进城一厅式办理大厅,认真咨询完相关政策后,临渭区桥南镇阶子村村民李生有高兴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家人。目前,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渭南市已有8万余名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
渭南市早动手、大动作、全力抓,周密部署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和就业工作。该市8月份出台了《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就业和落户若干政策的意见》,确定了政策框架,为全面推开工作提供了制度依据。市上成立了以市长徐新荣为组长,24个部门、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12个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了领导有力、部门配合、上下推动的工作体系。
为了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渭南市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提出5年80万农民进城落户就业的目标,制定路线图和进度表,全面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和就业工作。同时,通过在市电视台开设专题访谈节目,在市内主要报纸、网站等设置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和就业工作宣传专栏,贴标语挂横幅、组建政策宣传小分队、举办政策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想进城、要进城、盼进城”的热情。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基础在户籍、核心在住房、关键在社保、根本在就业。”为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渭南市推出就业、创业、社保、教育、住房等5个方面的优惠政策。等省、市有关政策下发后,公安、人社、教育、地税等部门,又相继细化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
在落实政策上,渭南市坚持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最大程度放宽政策界限、把握政策尺度,让农民得到政策实惠。对宅基地和承包地,无论“单放弃”、“双放弃”,都可以落户进城,对暂不放弃的给予三年过渡期;参加社会保险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让农民自愿选择参保;在就业方面,实行免费培训、免费鉴定、免费进行职业介绍,并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市住建局在解决农民进城后的住房问题上,推出了“只要农民进城落户就与城镇居民同样对待”的一系列倾斜性的政策和实质性的举措。
在做好前期摸底、明确工作重点的基础上,渭南市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抓好示范点,带动工作开展。目前,临渭区突出城中村改造,已有5万多人转户;白水县突出自然灾害区搬迁和城中村改造,目前全县建成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200多套,在建的廉租房660套,建成农民小区4处,农民创业基地3处,已有1.2万多人进城落户;澄城县突出创业园区农民优先落户、潼关县突出在县城就业和购买住房人员进城落户、合阳县加快建设农民安置住房吸引落户等,打开了农民进城的渠道,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
随着省、市政策的陆续出台,工作流程的初步确定,《实施方案》已经印发,渭南市的各项准备工作井然有序,各项具体工作全面有序展开,强力推动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和就业工作不断取得实质性突破。渭南市市长徐新荣对记者说,渭南将进一步从战略上统一思想,从责任上统一行动,从政策上、机制上为农民进城落户就业创造条件、提供便利,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过得好。 (陕西日报 通讯员 杨建秦 刘玉陆 记者 王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