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渭南的2010年,非常值得大书特书的话很多,篇幅有限只好仅说九个字:看得远,跳得高,落得实。
2008年2月,渭南新一届班子上任后,彻底跳出了原来可摆在桌面上的一些客观因素。即渭南是移民大市、水灾大市、兵源大市、上访大市、农业大市、失业大市等。不管是什么大市,渭南的发展是迫在眉捷的大事,况且前任已经为渭南发展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探索,新一届班子上任后,他们的共识是:对于渭南,一般化发展等于落后;加快发展等于没发展,只有跨越发展,才能说得上——发展!于是,他们做出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一系列决定。渭南市委书记拍桌子的一句话,全市干部始终记得,渭南没有2000亿元的投资,再谈发展也是空话!结果,在十二道金牌抓招商的千钧压力之下,渭南的干部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成了一种幸福。无人不招商,无时不招商,无事不招商,无处不招商的氛围迅速形成,把各级干部逼上了招商引资第一线。2008年以来,渭南每年的投资从原来的每年100多亿元增加为300+600+860亿元。其结果是全市生产总值由40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7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6亿元增加到33.6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800元增加到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400元增加到4200元。
时值年末岁初,渭南又决定要组织200多人的市委全委会实地察看各县市及市直的项目、投资和经济发展、民生工程,想必,渭南的发展在“十二五”还会更快。(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