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审议讨论的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市的发展目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开放繁荣、和谐富裕、宜居宜业新渭南的美好画卷。蓝图既定,当前最紧要的是从思想上,切实增强全市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渭南的发展形势,力争在新的五年里,将市委、市政府为渭南确定的宏伟奋斗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渭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着力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五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总量翻了一番多;地方财政收入从9亿元增加到34亿元,翻了近两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0%以上,累计投资超过20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可以说,“十一五”的五年,是全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快、改革开放成效最为显著、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所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未来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也是大幅提升综合实力、奋力实现赶超跨越的重要时期。虽然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奋斗,全市已进入了一个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协调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我市的区位优势不断凸现,渭南在全省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优依然是我们最大的市情实际,追赶跨越、负重前行依然是我们将长期处于的发展阶段,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依然是我们主要的任务。当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区域竞争日益加剧,保障和改善民生压力增大,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凸显。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市各级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想得更多一些。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分析内情外情,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机遇挑战,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路子一定更加宽广、步子更加稳健。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快关天经济区发展两大战略机遇,抓住渭南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机遇,抓住当前产业加快转移、城镇化加速发展两大发展机遇,凝聚合力,埋头苦干,“十二五”《规划纲要》绘就的宏伟蓝图,一定会展现在秦东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