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推动渭南科学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1-28 07:53

记者昨日从市委办获悉,为了不断深化“转变作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市委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秦东党旗格外红、干群关系格外亲”活动,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全市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渭南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市进程。
      活动以五大工程为内容:一是万名党员旗帜引领工程。在机关、农村、街道社区、企业、学校和社会组织等领域,推树一万名优秀共产党员,争当发展旗手,争做服务先锋,争创维稳标兵。其中树立3000名机关党员标兵,引领机关党员立足岗位职责,强化职业操守,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水平,争当服务先锋;树立5000名农村党员标兵,引领农村党员加强学习,带头创业,不断增强“双带”能力,争当带富先锋;树立400名街道社区党员标兵,引领街道社区党员在服务城市发展、参与创卫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争当和谐先锋;树立600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标兵,引领党员增强信心,敢于创新,处处起到表率作用,在促进健康发展中建功立业,争当兴业先锋;树立1000名科研、文化、卫生、体育、教育等行业党员标兵,引领党员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争当敬业先锋。
      二是千名处级干部示范工程。确定1000名处级以上干部联系点,市级领导每季度深入各自工作联系点和包联项目现场,研究指导具体工作,解决2—3个实际问题。处级干部每月分批进驻部门单位所包联的乡村、企业、园区等,实施“三进三同三增强”,开展“三访三送三促进”(访产业户、送致富信息;访困难户,送党的温暖;访信访户,送政策和谐;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班子有力)。市县处级干部每年至少用1周到10天左右的时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解决实际困难。各县(市、区)和渭南高新区县级领导干部每人包联一个四类村或三类村中的重难点村,培育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整顿提升村级党组织工作水平,并将包联帮扶工作任务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承诺和公示,接受监督。
      三是“百部千企”包村帮扶工程。确定100个市直部门(单位)对秦岭北麓临渭、华县、华阴、潼关4县(市、区)的5603户、22023名生活特别困难、生存条件特别恶劣的群众实施避灾扶贫搬迁;组织100个市直部门(单位)结对帮扶100个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村,5年实现多增1000元的目标;安排277家规模以上企业结对帮扶367个低收入村,通过帮扶工作,在3年内实现低收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自然增长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元的目标;继续坚持市直部门和双管单位帮扶100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制度。各包村部门明确包村领导和驻村干部,落实包村措施,切实做到落实一个产业项目,扶持一个主导产业,举办一次技能培训班,开展一次“1+1”结对帮扶,共同过一次组织生活。各包村企业成立扶助机构,明确扶助人员,制定扶助计划,落实帮扶资金,实施帮扶项目,达到帮扶目标。
      四是窗口服务民生样板工程。各级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以“三亮三比三评”(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为载体,深入开展“体验服务、评价服务、改进服务”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深入各自工作领域特别是涉及重大民生工程现场体验服务,通过坐公交、上超市、驻工地、进景区等,亲身感受体验,提出改进意见,跟踪问效。各级建立便于操作、利于监督的评价服务体系,通过公开服务承诺、公示服务标准、公布服务电话,设置意见箱、电子测评系统、网上投票等方式,接受服务对象和群众的即时评价、在线评估,及时反馈意见建议,整改存在问题。基层一线党员干部以“治散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浮正风气”为重点,开展文明服务、诚信服务、廉洁服务、优质服务,做到“一口清”,杜绝“话说不到头,事办不彻底”现象。

      五是维护和谐稳定模范工程。市、县政法系统以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公正廉洁执法为重点,健全工作制度,加强沟通合作,开展专项整治,深化“平安渭南”创建工作。市、县信访部门深入推进“三无县、三无乡镇”创建、基层下访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切实保障群众权益。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单位加大监管力度,以监管促安全,以安全促稳定。工会、共青团、妇联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开展创建“和谐职工之家”、“青年文明号”、“平安家庭”活动,引领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渭南日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