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穷财政”力撑“大民生”:渭南市财政服务民生建设启示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2-18 07:53

地处关中平原东部的渭南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地方财政收入仅30亿元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财政收入并不宽裕的“穷市”,近两年,充分运用财政杠杆作用,多方筹措资金,先后用于民生领域的投资多达320亿元。
      “民生问题,件件关系群众冷暖,事事关乎人心向背。办好民生就是最大的政绩。”渭南市委书记庄长兴如是说。该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如何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民生需求?渭南市市长徐新荣的回答是:“建立面向民生的公共财政支持体制,创新惠民政策落实机制,让人民群众越来越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尊严。”
      渭南财政人的理念是,公共财政就是民生财政,就是让百姓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和温暖。渭南用“穷财政”力撑“大民生”,给我们带来了颇多感慨和启示。

                                   一

渭南城投公司的成功运作是该市财政理念转变的一个经典。为解决渭南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市财政即注入资本金2.04亿,支持城投公司建立起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实现融资主体由单一到多元、融资渠道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形成“政府工程,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融资运作格局。截至2010年底,通过城投公司融资贷款42.78亿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医院、学校等民生工程项目。市财政局整合国有资产107亿元,用部分资产作为抵押,发行渭南城投债券18亿元,全部用于渭南城市建设的提档升级和发展。
      渭南市财政局局长蒋秀侠反复强调,财政干部绝不能在自己的账本上算死账,而是要跳出财政的小圈子,千方百计广筹资金搞活财政。财政工作要在“两大转变”上发力——从保吃饭到保发展的转变、从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到办多少事筹多少钱的转变。

                                   二

渭南市曾经是全省唯一没有市直中学的地级市,建设一个高标准的高中,全市人民期待已久。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拍板不到一个月,渭南市财政就筹集1亿元,引导社会资金3亿元投向了渭南高级中学、渭南实验中学和三贤路小学三个项目。承载着老百姓希望的三所学校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投入了使用。
      临渭区人民办的殷瑞艳从事陶瓷销售,由于缺乏资金,经营举步维艰。4万元财政贴息贷款给殷瑞艳带来了新的转机,短短几个月时间,她不仅还完了贷款,企业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像殷瑞艳这样,财政贴息已为许多下岗失业人员播撒了“及时雨”。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渭南市财政为就业困难人员发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6963笔,共计7.26亿元,贴息金额达到了5000余万元,为61895人创造了就业岗位。财政贴息贷款也为许多企业发展解了燃眉之急。近年来,市财政共支持了79户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贴息859.9万元,撬动银行贷款20428万元。
      富平县刘集镇龙泉村的村民孟兴印以前在自家院子养羊,四五只羊,一年下来收入一两千元,只能补贴家用。从2007年开始,他入住养殖小区进行规模养殖,首批就养30只,享受财政1万元的奖补,去年卖奶净赚了3万多元。富平县奶山羊养殖基地是该市以财政奖补为动力,支持畜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市财政每年安排畜牧专项资金2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和贴息的方式,鼓励新建和扩建养殖户。
      “学生免费上学发补助,群众看病能报销,弱势群体政府管,农民也有养老金……”成为渭南城乡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目前,该市60多万名学生享受到了各类财政补助,全市新合疗参合率97.07%,城乡居民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惠及320万城乡居民。全市城乡居民可免费享受到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三

渭南市蒲城县东陈镇刘家庄村村民李建成已经习惯于随身携带一张陕西省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银联卡。他告诉记者,卡里存有粮食直补、玉米、棉花、小麦良种等补贴10多种,政府按时发放,清清楚楚,既方便又省心。“啥钱有多少——一查就明了,啥时想用钱——随时可取到。”李建成的幸福感来自财政惠民资金一卡通改革。渭南市2009年推行的惠农补贴“一折通”兑付方式改革,将财政对农民的十多项生产性和生活性补贴资金,直接划账到农民个人特定存折账户——“一卡通”存折。
      渭南市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该市加强农业支出管理的又一探索和创新。针对过去支农资金多头管理的实际情况,渭南市财政局大胆探索,先行试点,依托21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280个扶贫重点村建设、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一折通”发放等四个平台,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资金整合,形成了“各吹各的号,同吹一个调”的支农投资新格局。近两年,已整合各类支农资金86亿多元,放大了支农资金的整体效应。
      渭南市财政局建立健全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四位一体”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严格编制年初预算,每年年初都将民生支出列入预算编制,足额安排民生工程支出,实行动态监控。近两年来,共完成政府采购项目231个,采购预算17760万元,实际支付14250万元,节约资金3510万元,节约率20%。(陕西日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