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转变方式求发展 建好富裕东大门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1-17 06:49

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正确途径的选择和扎实措施的保证。市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目前我市还面临着“发展不快、层次不高、结构不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滞后,县域经济发展不够平衡;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还不强,城镇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等系列难题。解决这些难题,打破发展瓶颈,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找到一条快速发展的新路。
      找到这条新路,首先要认真分析我们的优势和劣势。当前,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的实施,拓宽了我市发展的外部空间,有利于实现与周边兄弟市区在激烈竞争中的合作共赢;随着我市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固有的区位交通优势、资源能源优势、文化旅游优势等更具影响力和吸引力,有利于形成“洼地”效应,聚集资金流、人才流和信息流,推动跨越发展。特别是去年7月份,省委、省政府作出支持渭南建好陕西东大门的重大战略部署,将渭南区域发展提升至省级发展的层面,为我们这个“门户型”、“枢纽型”、“开放型”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实现赶超跨越的难得机遇。
      因此,市党代会报告提出了今后五年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四个翻番”目标,指出“转型发展是加快赶超跨越的关键所在”,这是科学分析,超前谋划的结果,体现的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认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深刻反映了市委在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升华。
      目标宏伟,措施更要有力。今后五年,我们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环境友好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要强化工业主导,坚持“大项目支撑、大企业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方针,建设千万吨“西部钢城”、打造“中国钼谷”,整合提升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全市工业增速保持在30%以上。要紧盯世界500强、行业100强企业和央企省企,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着力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促进投资增长、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建设好富裕的东大门,更要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渭南自古就是“关中粮仓”,而今,我们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融合联动,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发展、东进北扩”,建成秦晋豫区域性中心城市,与西安、宝鸡共同形成“一核两极”的关中城镇发展格局。要努力做好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镇聚集人口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集城市现代气息和乡村秀美风光于一体的示范区,把渭南建成陕西的“菜篮子”、“大厨房”。
      第三产业是渭南最具潜力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这是祖先和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要以建设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建设华山世界一流精品景区,整体谋划黄渭洛三河文化和山水风貌大景区建设,重点实施洽川湿地、潼关三河口、华阴御温泉等一批旅游产业项目,形成串珠式大水大绿主题旅游景观带;实施以深度开发司马迁祠、仓颉庙、潼关古城为重点的“寻根谒圣”系列文化旅游工程,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互动发展,提高旅游文化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带动第三产业全面提升。
      目标鼓舞人心,正当奋力有为。让我们在新一届市委领导下,砥砺拼搏,为渭南富裕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渭南日报)

 

 

 

 

 

 

 

 

 

 

 

 


                    

[ 打印 || 关闭 ]